胤礽的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
無論是天無二主還是社會公器,以及孔家僭越,都讓文人們驚嘆不已。
他們驚嘆于太子的智慧,鄙夷孔家人的愚蠢,感慨孔圣人居然有如此愚蠢之后人。
雖然他們老早就知道孔家有許多后人既蠢又毒。
“只要皇上還尊孔,衍圣公其實不重要。”
“以前那奉祀君就挺好。孔家后人就老老實實給祖宗上香,少做事少犯蠢。”
“我早就想說了,孔子是天下共師,但這和孔家人有什么關系都隔這么多代了。”
“別說隔那么多代,那繼承孔子學問的圣人們,也沒有一個姓孔啊。”
“嘖,說起儒家僅次于孔子的圣人,原本位列孔子之后的是顏子、卜子。發明章句,始自卜子。后來者居然跳到了他前面,這是哪門子的尊古”
“最可笑的難道不是前明嘉靖時一個區區進士張九功,寫了個什么狗屁不通的禆補名教疏,謾罵荀子,把荀子移出孔廟,滑天下之大稽。他是什么玩意兒居然敢評價圣人”
“咳咳,這個小聲點。唉,若不是荀子,暴秦時,儒家就不復存在了。漢唐時的經世儒家,多是傳承荀子學派。只到了元朝至順元年,孟子才被加封為亞圣,僅次于孔子。明代宗時,降原本的亞圣顏子為復圣。之前荀子地位一直比孟子高,唉。”
“元朝啊哼,那明代宗以朱子代荀子,不就是前明皇帝被一群文人吹捧,說朱家皇帝是朱熹之后,要給自家祖宗臉上貼金嗎”
“慎言朱子確實也是圣人。”
漢臣們面面相覷,然后各自埋頭工作,不敢再說。
胤祉正好被胤礽派去給文臣們打下手,好彌補他逼死大臣的名聲。他眼睛滴溜溜轉,把漢臣們的言論都記了下來,跑回去和胤礽分享。
胤礽一邊批改折子一邊做表格一邊回答“那么你讀了那么多史書,能說出為何宋之后尊孟貶荀的原因嗎元朝時為何再次推崇孟子,明朝又為何把荀子移出孔廟”
胤祉靠著胤礽,一邊騷擾胤礽批改折子,一邊道“荀子行王霸之道,遵循莊子內圣外王。孔子師于老子,也有內圣外王思想。荀子又言有法無天,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而宋沒有外王的條件,只能重新尋找立國的理論”
胤祉侃侃而談。
胤礽放下筆,慈祥地看著自家弟弟。
至少在對經史子集書籍的理解上,他這個三弟弟絕對不會輸給當世任何大儒。
胤祉說到了點子上。
荀子和孟子都認為人人都可為圣,只是前者認為需要法理約束,后者認為更重道德修養。
荀子的徒弟走了極端,就成了法家,忽視內在休養,只看嚴苛法律;尊崇孟子的人走了極端,一味要求內在休養,忽視人的自律力其實沒那么強。
其實荀子孟子的理論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儒家。即,人既要內修道德,也要被外在的法令約束。
只是這就和后世網上吵架一樣,越極端的言論越能吸粉造就粉圈,支持荀子就不能支持孟子,支持孟子就不能支持荀子,二極管現象,史書中就有了。
胤礽等胤祉說完之后,拍著胤祉的肩膀道“要多讀史。我們的歷史太長太長,后人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幾乎都能在史書中找到前車之鑒。”
胤祉點頭“可惜他們都不肯聽我說話,只有太子哥哥夸我說得對。”
胤祉有些委屈。大家都把經史子集倒背如流,憑什么我就不配和你們一起聊
胤礽想了想,正好有件東西要拿出來“他們不和你聊,那你就披個偽裝和他們聊吧。給你看個東西。”
胤祉趴在胤礽肩膀上“什么什么”
胤礽笑道“學術月刊和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