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視高士奇為友那種很一般的友人,和摯友加小舅子的常泰沒法比。
高士奇有隨時向他寄信的特權,不過不常用。
今日康熙居然收到高士奇的信,很是驚訝。
“難道有誰為難太子”康熙自言自語地拆開信,開始閱讀。
他讀著讀著,就開始捏眉間。
高士奇在信紙中所寫之語,儼然是太子對他們的教誨。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國無二君,儲君和諸王皆是皇帝臣子,決不可僭越。即使皇帝不在乎,其他人也不能做僭越之事,因為這會在客觀上引起朝中權力中心分列。
“保成啊保成”康熙嘆著氣,很是心疼。
太子這話沒錯。
康熙自認為對太子非常好,也樂得放權,與洪武皇帝相比,自己對太子的信重絕對不差。
所以太子肯定不是怕被自己猜忌,才會如此小心行事。
太子如此做如此說,只是因為他太過聰慧,為人處世都太過正直,甚至有時候過分苛求完美,一板一眼都有些迂腐了。
有如此的太子,康熙當然很驕傲,但也難免心疼。
他希望胤礽更肆意一些,在他的縱容下更快活一些。
康熙自信能為胤礽遮風擋雨、保駕護航,讓胤礽輕松地坐穩皇帝的位置。所以胤礽大可不必事事循規蹈矩,做一個完美太子。
“保成主意大,連朕的話都不肯聽。”康熙酸溜溜道,“朕該趕緊回京,好好教訓他。”
他把高士奇的書信丟一旁,把太子送來的奏折表格先丟一旁,拆開太子的私人信件。
康熙沒有強硬地阻止京城信使每日寄信,便是因為可以每日收到太子的信。
太子去海外時,他翹首以盼,幾月都難得到一封信;
太子回來之后又很快去了浙江,為了不打草驚蛇,太子也是好幾日才來一封信。
現在,太子終于能每日和他通信了。
一打開胤礽的信,康熙就笑出了聲“這小子,居然私自把太子妃給定下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聽到過嗎朕還沒定下太子妃,你小子怎么能去私會女子”
康熙笑了好一會兒,才接著看。
胤礽在信中闡述了自己要立這個太子妃的原因。
千金買馬骨。朝中招賢令發布了這么久,大清皇家科學院中也只有李彤一人能跟上那群外國人的思路,就一定要樹立起李彤這個榜樣。
胤礽又道,李彤的野心在科學上,就不會在權力上和后宅上動心思。他未來后宮肯定人丁單薄,不需要皇后有多少后宅手段。而李彤做出了許多有助于國計民生的事,不成為“母儀天下”的人,未來很難收場。
“汗阿瑪可憐可憐那個為國賣命的弱女子吧。我不娶他,她在民間的聲望都快成了活菩薩,誰敢娶她那不是謀逆嗎”
康熙再次被“謀逆”二字逗得前俯后仰。
他擦了擦笑出來的眼淚,不斷笑罵道“這潑皮孩子,滿嘴胡言亂語”
笑夠之后,康熙揉了揉笑疼的心口,思索胤礽的話。
確實如此。
雖這樣的女子不符合當世婦德要求,但皇后要求本就與常的女子不同。
無論旁的人再如何說李彤不是,李彤所作所為都是忠君之事,是他下的旨意。
在科學院無可用大清人之事,李彤必須成為標桿,不可回歸后宅。
康熙曾動過讓李彤入后宮為妃的想法,但一是李彤年歲尚小,二是宮中嬪妃眾多,貿然加一個高位嬪妃,恐怕會給李彤帶來許多麻煩,讓她不能安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