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飽讀背詩書,經史子集信手拈來,倒背如流,除了作詩水平和康熙半斤八兩,幾乎沒有短處。
無論對于怎樣的文科老師,胤礽這種開了記憶力掛的人都是最完美的學生。
老先生捻著胡須,滿意極了。
他們開始詢問新學宮,即北京大學的事。
胤礽道“這個時間不該只有一種聲音,道理都是越辯越明。我皇父言,人會思考,不該盲從于某一個圣人、某一種聲音,多看多思,總結出自己的思想,才能為自己所用。如儒家最初所說,因材施教,教出來的人中百家都有。既然最初的儒家并不限制弟子的思想,其他百家也不限制弟子的思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尊古一些”
孔子曾問學于老子,法家先祖的老師為大儒荀子,最著名的兵家多師從于縱橫家始祖鬼谷子學問本不應該是如此狹隘的事。
李柏嘆氣“若如你所說,思想不能大一統,你又如何讓民心大一統”
胤礽道“我皇父認為,所有思想都百變不離其宗。”
“是何”幾位老人鼓著眼睛看著胤礽。
胤礽站起來,學著康熙雙手虛握著衣袖,雙臂展開,沉聲道“愿為國取利、為民取利”
正吵架唐甄突然插嘴“別聽他胡說,這幾個字絕對是他自己一拍腦袋想出來的。”
顧炎武也點頭“別什么都往你父親臉上貼金。”
王夫之“”
黃宗羲“”
他倆明白了,合著四人組中估計有兩人都是太子師,就他們被排擠了。
唐甄就罷了,他一直積極鉆營想要當帝師。顧炎武你不也是明遺民嗎你去摻和什么
這時候,唐甄倒是為顧炎武說好話了。
顧炎武從來未出仕過,仍舊是明遺民沒錯。而康熙也是看到了顧炎武的風骨,了解了顧炎武的為人和才華,才會早早解除剃發令。
康熙曾言,見了顧炎武之后,認為大清入關的時候用一紙剃發令將許多人才擯棄,實在是太過愚蠢。
王夫之和黃宗羲嘆氣,起身對顧炎武作揖“亭林先生高德。”
“不用吹捧我了。你不是最看不起我”顧炎武冷哼。
唐甄冷哼回去“沒聽太子說嗎道理越辯越明。若看不起你,我何苦天天和你吵。太子,這幾個老家伙看上去精神和身體都挺好,你不用擔心,讓他們去。我能去,他們也能去。”
胤礽嘆氣“是。”
唐甄道“你若擔心,便讓御醫替他們診治一番。”
胤礽道“此次出訪,太醫院也會有人一同前往。我讓他們與眾位先生們住同一艘船。”
唐甄道“這樣便盡了人事,你不必擔憂了,之后有什么都是天命。這群老家伙也早到了看淡生死的年齡。”
胤礽苦笑。這是說不擔心就不擔心的嗎
一群老爺爺見胤礽擔憂的模樣,都忍不住笑了。
他們想了無數次這滿清太子應該有的樣子,即使聽了無數太子的離奇傳聞,他們也沒想到,太子居然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給他們當了這么久的管家。
怪不得太子違背了顧炎武的理想,顧炎武話里話外還是把太子當弟子,到處為太子找補,認為太子犯錯都是別人的錯。
在他們這群人眼中,繼承衣缽的弟子,可是比親兒子還親。顧炎武和唐甄儼然已經視太子為唯一繼承衣缽的弟子了。
他們雖與太子接觸不多,但見唐甄和顧炎武兩個意見不同的人都共同在外人面前護著太子,不由心生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