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出來了,陳廷敬其實是委婉向他進諫。
彼得一世想走的路,大清也能走。
只要不抑制土地兼并,更加嚴苛的剝削平民,平民就會淪為佃戶,被大地主所控制。
到時候大清再鼓勵建立工廠,打通海外航線,將國內產出的商品大量傾銷海外,從大地主轉變成大工廠主的地方豪強就會瘋狂支持海外擴張,迅速為大清完成工業化建設。
大清的國力,或許就看上去蒸蒸日上了。
“彼得一世的改革看似增強了羅斯國的國力,但實際上增強的國力都到了大地主大工廠主手中,這群人是不交稅的。”胤礽道,“最后國家就成了豪強們謀奪利益的工具。直到這個戰爭機器精疲力盡,國內秩序崩潰,民眾不堪壓迫揭竿而起。而換了一個皇帝,豪強仍舊霸占著廣袤的土地和數量眾多的農奴,照舊能將接下來的國家當做自己的傀儡。”
羅斯國之后強大嗎
強大,當然強大,都快成了歐洲憲兵了。
但這種強大有什么用百姓越發貧困潦倒,國庫一直岌岌可危,皇室完全成為對外擴張的傀儡。
越來越富裕的,只有那群“豪強”,這就是沙俄的寡頭經濟。
康熙揉了揉眉頭“朕決不允許大清變成那樣。”
華夏大地從古至今的治國理念都是國富民安,是從上層到老百姓都歌舞升平。
雖說他們心中貴族和平民的“歌舞升平”標準不一致,但平民百姓的溫飽,一直是代代有志之士的目標。
康熙對外謀奪利益,也是想減輕國內百姓的負擔,將負擔轉嫁到海外諸國身上,而不是為了擴張而擴張,讓國內全面崩潰,大清皇室淪為傀儡。
陳廷敬心里松了一口氣,繼續道“臣認為,索菲亞執政,長遠來看對羅斯國百姓更好。但她若能改革成功,或許能與大清保持更長久的和平。所以臣決定,支持索菲亞。”
索菲亞執政理念更溫和,也更在乎國內平民。若大清更強盛,與大清為敵,顯然沒有直接與大清開放邊境,共同富裕更劃算。
康熙微微頷首“你的決定很正確。”
陳廷敬雖支持索菲亞,但索菲亞矛盾的性格,讓她狠不下心殺死彼得一世,總幻想能維持現狀。
于是陳廷敬轉而直接找射擊軍合作。
若彼得一世繼位,射擊軍肯定所有將領都會被清算。陳廷敬告訴他們,彼得一世已經組建好軍隊,隨時準備和射擊軍作戰,射擊軍不能坐等優柔寡斷的索菲亞公主做決定。
這時候,他們必須拿出大清國內大阿哥黨的行動力,不管大阿哥知不知道這件事,先以大阿哥的名義干了再說。
射擊軍作為老牌成建制的軍隊,其實勢力比彼得一世的少年軍略強一些,只是被彼得一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又有索菲亞拖后腿。
當他們的頭腦變成了陳廷敬和大清一眾將領之后,又獲得了大清的武器支援,射擊軍突然發難,攻陷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彼得一世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中流彈身亡。
歷史中中流彈、流箭而死的名人太多了,這個世界中,彼得一世也成為了了其中之一。
當殺掉彼得一世之后,射擊軍將領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女沙皇冠冕,送到索菲亞面前。
索菲亞就這么一臉懵逼地成為了羅斯國第一任女沙皇。
原本沙俄第一任女沙皇是彼得一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在彼得一世死后登基,兩年后去世,走的是武則天七十多歲登基,“爽一把就死”路線。
在葉卡捷琳娜一世前,沙俄禁止女性繼位,所以索菲亞才如此猶豫,遲遲不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