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清軍都是新生代,沒經歷過清軍入關屠城的事。當他們看到堡壘內的慘狀,分外不適應。
從逃出來的人口中得知這次血腥屠殺是因為外國雇傭兵臨死前的瘋狂時,他們紛紛罵畜生。即便殺的是敵人,他們心里也非常膈應。
胤礽讓人將尸體收斂,為防瘟疫,一把火燒掉。
之后準噶爾的貴族和準噶爾平民、奴隸的骨灰混合在了一起,任憑生前地位再懸殊,死后都混合成了一把土。
胤礽派人統計死亡名單,利用堡壘廢墟的材料,在這里樹了一個石碑。
曹寅寫詩,納蘭性德題詞,胤礽親自作賦,寫下了這樁慘案的前因后果,驚醒后人不要與虎謀皮。
碑文分成漢語、滿語、蒙語三種文字書寫,一些逃出來的準噶爾人也能看懂,清軍中的蒙古兵也能看懂。
喀爾喀蒙古的人曾經在羅斯國和大清之間首鼠兩端,現在看到準噶爾貴族絕嗣的慘狀,他們也不由膽寒。
之后,胤礽會把死亡的人的名字用準噶爾的文字刻在石碑上。
這工程量十分浩大,或許要一整年才能完成。無論花多久,胤礽都認為有必要將這件事做好。
不只是為了民心,更是為了警醒自己。
伊犁河谷偏北,冬天來得早。
準噶爾貴族死得差不多,物資便宜了清軍,清軍在這里別說過冬,過到明年冬天都沒問題。
趁著還未降雪,胤礽派人回京送信,順便讓不知道到哪了的八旗軍隊返回。
在胤礽派人送信的時候,福全剛結束休整,準備重新進軍;常寧已經走到了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的邊界,下一腳就可以踏進準噶爾汗國的地盤。
不是他們動作太慢,是胤礽動作太快。
五月噶爾丹入侵大清,七月胤礽率禁軍與胤禔匯合,現在還差一兩日到十月,準噶爾王帳所在的伊犁河谷都已經成了清軍的駐扎地。
看看三藩之亂打了多少年
這場戰爭好像在胤礽進入戰場之后就瘋狂加速,七月中旬清軍只一戰便奠定了勝局,胤礽擊殺噶爾丹;七月底純禧公主送來策妄阿拉布坦的人頭;八月中旬清軍到達伊犁河谷。
清軍圍而不攻只半個月,外國雇傭兵絕望屠殺準噶爾人,堅固的準噶爾王帳堡壘成為人間煉獄。
陰歷的九月中旬,伊犁河谷的氣溫逐漸降到了零度,雨夾雪已經飄了起來。
再過半月,伊犁河谷就會迎來真正的初雪。
常寧感到氣溫逐漸寒冷,因為冬季物資缺乏,正進退兩難時,太子的傳信小部隊到達,告訴他們不用來了,太子殿下已經把準噶爾汗國滅了。
常寧聽到“龍脈”“賜福”之類晦澀難懂的暗語滿頭霧水。
他又聽到準噶爾人和外國雇傭兵在太子給的強大壓力下絕望內訌,準噶爾王公血脈斷絕,忍不住掏了掏耳朵。
常寧就算知道太子的能耐,也不敢相信。
但傳信兵帶來了太子的親筆書信,常寧就算不愿意回去,也只能暫時駐扎,等皇帝親自下令。
跟著太子出征的將士們都已經將太子當神靈般崇拜,見常寧居然不遵守太子的命令,臉色都很不悅。
他們想,等回到京城,一定要好好把今日之事如實稟報皇上。
福全也得到了傳信兵的命令。
天寒地凍,八旗軍隊本就不想繼續往西北走。他們心安理得地原地駐扎,想等天氣暖和了再去準噶爾看看。
傳信兵小分隊臉色更難看了。
皇上下旨,太子的命令就等于皇上的命令,但好像這群人根本就不將太子放在眼里啊。
太子讓你們撤軍呢你們居然原地駐扎著繼續吃糧拿餉
小分隊中有一位是宗親,忍不住私下拉著福全抱怨了一番。
福全苦笑“讓八旗軍隊退軍這么大的事,除非是皇上親自下旨,否則我們哪敢回去太子讓我們回去,我們原地駐扎,已經是聽太子的命令。”
宗親道“成吧,被皇上怪罪,可別怪我沒有勸說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