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和滿保本來也會被康熙壓到三甲,還是胤礽好說歹說,才讓康熙勉為其難讓其留在了二甲。
胤礽認為,法海、滿保、高其倬三人既然已經隱隱成為這一榜進士的領頭人,若科舉名次太低,恐怕不能服眾。
雖說滿人不在乎,但對漢人而言,同進士出身和進士出身的含金量十分不同。
清晚期的曾國藩最郁悶的就是他的“同進士出身”,后來還成了一個梗了。
這三人要繼續成為這一榜進士的領頭人,三甲同進士肯定是不成的。
胤礽看著康熙雖然同意,但仍舊滿臉不樂意的模樣,懷疑康熙老喜歡壓這些即將被重用的人的科舉名次,可能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借口,他本人的惡趣味才是主要原因。
總之,胤礽終于幫這三人穩住了進士出身。
但看著這三人的殿試試卷,他仍舊很不開心。
法海和滿保的試卷不比一甲更言之有物嗎不比二甲排名前列的人更見聞淵博嗎
以后的科舉試卷可是會變成史料,在后世展覽的。汗阿瑪只圖一時惡趣味,這科舉試卷一展覽,他小心后世變成笑話。
胤礽想了想,特意找康熙,讓康熙把實錄中他也參與閱卷的事劃掉。
康熙疑惑“怎么,都到現在了,你還擔心外臣說你僭越分權放心,敢說咱爺倆的人已經拜殺得差不多了。”
胤礽搖頭“不不不,汗阿瑪,不是這個原因。以后這些試卷文章肯定是會被后人閱讀的。兒子可不想被后人說不通文墨,不識好壞。”
康熙“”
康熙捏拳頭“你的意思是,你汗阿瑪不通文墨,不識好壞”
胤礽退后幾步,使勁搖頭“不不不,不是這個意思。汗阿瑪自有考量,但后世人哪懂汗阿瑪背后的考量”
反正我不想背鍋。
康熙氣樂了,于是宮中又出現了康熙揮舞著小皮鞭驅趕太子上樹這一幕。
最終,胤礽還是沒能逃過與康熙一同閱卷的紀律。康熙還撒謊,說是胤礽故意壓旗人名次,以免漢人學子對排名不滿。
康熙口述,讓寫起居注的官員記載“太子說,閱卷之后,皇父知道哪個旗人有才干,之后自會重用,不需要那些虛榮的名次。”
胤礽漲紅著臉道“兒子沒說過那是汗阿瑪說的兒子堅決反對兒子還據理力爭,替法海和滿保保住了二甲的名次”
康熙一手按住了兒子的腦袋,慢條斯理地說道“朕說是你說的,就是你說的。”
官員一手拿著毛筆,一手拿著書卷,表情疲憊極了。
雖說這起居注啊,難免會有所刪改。但是皇帝陷害太子什么的,是不是過分了
皇上您也知道您這樣做對旗人不公平,您何苦把這口又黑又圓的鍋扣在太子身上
官員決定,將這件事偷偷記下來,寫在回憶錄中,為太子平反。
明珠消息靈通,很快得知了這件事。
納蘭性德和納蘭揆敘相繼離京,小兒子又性情頑劣,明珠經常把大兒子的學生法海喚到家中悉心教導,以安撫自己被小兒子氣得疼的老心臟。
“太子之恩,你要記住。”明珠嘆息道,“皇上也是,唉,旗人進士確實不缺上進的機會,以你和滿保的出身更不缺。但這科舉名次也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