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輩子是胤禩轉世的讀者就應該清楚,這件事別說良妃不知道,胤禩他本人大概率也不知道。
胤禩在眾臣擁立他為太子失敗之后,就一直很低調。
他本人之后做過的唯一一件有關奪嫡的事,就是夸贊十四阿哥胤禎。
但后面康熙和雍正遇到的所有大臣們搞出來的涉及奪嫡的糟心事,全部都打著八阿哥黨的名號。然后胤禩就不斷被康熙和雍正父子倆揍。
康熙不知道胤禩之后的倒霉事。但不需要知道,他就能預言胤禩與虎謀皮后定是騎虎難下。
比如現在良妃傳聞這事,也虧這個世界的皇帝康熙可能沒有去搜集民間的傳聞,不知道。否則這良妃的時候哀榮,估計懸了。
太上皇康熙搜集這個世界方方面面消息,才發現了這個樂子。
他專門去搜索了皇帝康熙的記憶,又查看了這個良妃的履歷。
胤禩在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覺禪氏在康熙三十九年冊封為嬪,不久后晉升為妃。
年長阿哥的生母中,只有生了殘疾兒子的戴佳氏遲遲沒有份位。
正史中,因為胤祐爭氣,康熙在胤祐晉封多羅淳郡王的時候,終于將戴佳氏詔封為嬪,之后也封妃了。
從冊封經歷可以看出,良妃的晉升路線很正常。良妃只有胤禩一個孩子,并無其他子女早夭,也能說明其不是特別受寵。
康熙真正的寵妃,待遇是能拿來對比的。
比如宜妃出自包衣,其父三官保身為內務府佐領能與從一品將軍同坐同行;康熙出巡時多次駕臨他家;逝世時狀元韓菼為其立碑;皇子們都稱呼其為祖輩。
御史尹泰曾言,包衣佐領逾越定級的風氣自三官保起。
三官保死時的碑文上還稱其為“鑲黃旗”。若不是康熙為了給愛妃抬面子,認為鑲黃旗包衣也等于鑲黃旗,沒有特意點名三官保是包衣,那么就是三官保死前被抬旗了,只是沒記載。
不過宜妃之后的兄弟要么在王府為長吏,要么補內務府包衣缺,要么擔任包衣佐領,明顯還是包衣。若是抬旗,康熙可能只抬了三官保一人,所以他還算有理性。
在清朝,抬兄不抬弟,抬父不抬子,挺常見。
再說康熙的另一個寵妃德妃,其家族女子雖為包衣,卻被康熙嫁給勛貴、宗室為正妻。康熙雖對德妃家族不如宜妃,這恩寵也可以一眼看出來。
而且,這兩個女人算上早夭的孩子,子女數量都非常多。
康熙從來就不是一個把喜愛藏在心底的帝王。
被民間莫名吹出個寵妃也就罷了,康熙可能還能忍。但說那寵妃國色天香魅惑眾生,康熙就不能忍了。
康熙雖然嬪妃眾多兒子眾多,但多次直白表明自己不好女色,甚至不準宮女伺候,不睡無份位的女子庶妃也算份位。
現在外界傳他和良妃香艷故事,康熙不得嘔死
良妃也嘔死。
妃嬪都是吹德吹賢,怎能吹噓容貌
現在胤禩也快嘔死。
“不、不是臣做的”胤禩跪地,快急瘋了,“臣絕沒做過此事”
康熙同情地看著胤禩“不是你,是八阿哥黨。所以不是你,也是你了。你與虎謀皮,就會騎虎難下。從今以后,你還會遇到更多你沒做過、但都是八阿哥黨做的事。”
康熙彎下腰,拍了拍胤禩的禿腦門“以后他們與朕作對、與之后的新皇帝作對,都會打著八阿哥黨的旗號。你說你怎么這么蠢”
拍完胤禩的禿腦門之后,康熙站直身體,掃視了一遍其他阿哥“以后你們無論誰繼位,對胤禩好一點。實在不行,圈一圈就夠了。還不放心,也將他放逐海外,讓他去投靠保清保成,留他一條命。他真的蠢得怪可憐的。”
胤禩“”他現在想要暈倒,但居然一時半會兒暈不過去,快急死了
和胤禩關系最親近的九阿哥胤禟已經完全傻掉,十阿哥胤俄忍不住扶額。
而十四阿哥胤禎,則移開了視線,不忍直視他的好八哥。
四阿哥胤禛看了胤禩一眼,又看了胤禩一眼,最后臉色更陰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