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又有點想揍兒子屁股了。
朕在為保成擔憂,保成自己跟小傻子似的瘋玩瘋笑,完全不理解他的心情。
可這么小的孩子,你又能讓他理解什么
都是保成他瑪法沒教導好保成的錯。康熙悄悄在心底遷怒自家汗阿瑪。
“保成這些日子身體不錯,有福臨保佑,保成肯定無事,別擔心。”太皇太后拍了拍康熙的手背,“宣嬪的女兒,我想給皇上討個固倫。”
妃嬪女兒都會在出嫁時封和碩公主,固倫公主原則上是皇后女兒的封號。不過若公主得寵,也可以被破格封為固倫公主。
太皇太后向康熙討要恩典,其實是委婉向康熙承諾,若是以后宣嬪生了孩子,她絕對不會支持宣嬪的孩子和太子爭奪皇位。
恩典只有一次,給了公主就不會給皇子。
“若宣嬪有兒子,朕會將其過繼。”太皇太后如此坦然,康熙也很坦然。
太皇太后笑道“給他選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
康熙道“朕的兒子,自不會虧待。”
太皇太后輕輕點頭。
既然大清不想讓蒙古妃嬪再出一個皇帝,那么過繼給鐵帽子親王是好事,免得蒙古八旗起心思,惱了皇帝。
得了一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那孩子的未來不會比沒過繼的那些孩子差。
至于有沒有鐵帽子親王的位置給這個孩子繼承,太皇太后可一點都不擔心。
現在的那些鐵帽子親王大多是順治朝的罪王后裔。康熙繼位之后,他們又恢復蹦跶。找個借口奪爵,正好治治他們。
太皇太后可看不慣那些在順治朝欺負她和福臨母子倆的鐵帽子王們。
康熙和太皇太后商議宮中子嗣之事時,胤礽一邊陪著哥哥弟弟玩耍,一邊豎著耳朵偷聽。
他記憶雖不清晰,但也察覺到這孩子出生的次序肯定和前世有些許差別了。
這或許和孝安皇后崩逝時間和前世不同有關,可能和天花在宮中鬧出挺大動靜有關,可能和宣嬪突然得寵有關哦,和胤禛變成了足月出生的大胖小子,讓德嬪生他廢了好大的勁的關系也挺大的。
德嬪本應該現在又懷了一個很快夭折的公主,現在她懶懶散散窩在宮中養身體,連綠頭牌都還沒恢復。
德嬪提前成了一宮之主,有了健康的大胖小子;父親魏武在戰場上立了功勞,才十幾歲的弟弟博啟表現居然也不錯。現在她心滿意足,沒有拼了命也要往上爬的動力,自然不會身體未好就急著侍寢。
有了兒子、有了份位、家人也給力,德嬪聰明著,知道養好自己的身體,護住寶貝大胖兒子,才是在宮中立足之道。
胤礽不負責任的猜想,德嬪修養好身體再懷六皇子,估計六皇子也不會先天體弱了吧。
不知道十四弟有了兩個健康活潑精力旺盛的哥哥,會不會還那么囂張。
咳,有可能更囂張,也可能被壞心眼的哥哥們欺負成早熟的小老頭。
宮中榮嬪、惠嬪、宜嬪、德嬪、宣嬪、溫嬪六位主宮嬪妃,除去溫嬪一如既往的低調,仿佛宮中的透明人,只有宜嬪還未生孩子,宜嬪心里焦急無比。
現在她和姐姐先后懷上孩子,終于松了一口氣。
宜嬪對這胎小心得緊,四處打探如何安胎。
打探著打探著,她也打探出太子曾經展現出的神異來。
不過她打探的方向不太對,以為太子是個小福氣包,對誰好誰就能生出健康的孩子。誰若是欺負太子,孝安皇后就是前車之鑒。
宜嬪絞盡腦汁想自己有沒有得罪過太子。
太子是康熙的心肝寶貝,她當然沒得罪過。但她一個未生育的嬪妃,又不像宣嬪那樣不知禮節,未曾和太子有過過多的接觸。哪怕突然送太子東西,都顯得突兀和不壞好心。
宜嬪思來想去,終于想出一個和太子多接觸的好主意。
她帶著姐姐,頻繁去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請安,就能遇上太子了。
“妾身懷上孩子之后想多動動,太皇太后、皇太后可別嫌棄妾身來打擾。”宜嬪每日定時來看望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撞得上太子就撞上夸幾句,撞不上就作罷,并不刻意。
太皇太后雖猜到了些宜嬪的心思,但宜嬪做得不過分,她就當沒看到。
太子喜歡弟弟妹妹,又為弟弟妹妹付出了這么多,讓這些懷孕的嬪妃記得太子的好,對太子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