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人都加入進來,戲文編寫立刻加速。
戲文寫好,一堆紈绔子弟錢財一湊,讓幾個戲班子停了演出專門排這出戲。
當胤礽身體大好,可以回宮的時候,戲排演好了。
康熙抱著胤礽,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也各帶一個皇子,去了戲臺子上聽新出的戲。
這戲一開幕,便是一個老生在墓碑上撒酒。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凄厲唱詞一起,康熙不由拍桌,大喊一聲“好”,從籃子里抓起一把銅錢,灑向臺上。
唐代詩人駱賓王在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中曾有一句傳世詩句,曰“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這首畫堂春開篇用了駱賓王的傳世詩句為開篇,如李清照用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開篇一樣,致敬前人,引出另一首傳世詩詞。
光是這首詞,這場戲就看得值了
老生唱完,舞臺上布置一換,從男女主人公年少時寫起。
女子是前朝王府的郡主,天真爛漫;男子只是一個小侍衛,只癡癡望著女子的背影。
他努力奮進,只愿能入王府的眼,迎娶心上人。
直到王府謀逆,全家被貶為庶人,金枝玉葉的郡主將要迎來凋零結局時,悍然不顧家人反對,前來求娶。
之后便是男子仕途受阻,女子因家人和丈夫的遭遇以淚洗面,兩人相互安慰攜手共渡難關,你讀書來我研墨,期間是苦也是甜。
康熙一邊笑一邊揉眼睛,也不知道是被感動了還是笑過頭了,又抓了一把銅錢撒下去“好”
胤礽嘴角抽抽。
他看著戲臺上那灑滿的銅錢碎銀布花,這打賞簡直太瘋狂了。
誰說追星是現代人的專屬古時人追起星來,這瘋狂也不見得比不過現代人啊。
福全和常寧也是老戲迷了,兩人還不知道故事寫的是誰,只聽得如癡如醉,興致來了還要跟著唱幾句。
胤禔看過多次排演,本以為會沒意思。哪知道有了周圍人叫好,這戲文聽得多了一分新鮮。
胤礽看著自家大哥小小年紀也跟著大人搖頭晃腦,嘴中稱好,大把大把銅錢往下撒,已經頗具紈绔子弟雛形,不由心中大痛,狠狠擰了一把康熙的手背。
康熙想用扇子敲胤礽的腦袋,落到一半,想起兒子的腦袋不能敲,改敲兒子的肩膀“擰我作甚”
胤礽道“阿瑪,你悠著點,別教壞大哥。”
康熙失笑“你小小年紀,怎么這么古板嚴肅來。”
康熙塞了一把銅錢到胤礽手中“撒。”
胤礽“我不。”
康熙把胤礽抱起來放到戲樓欄桿處“快,不然不放你下來。”
胤礽嘴一癟,這個阿瑪不能要了,就知道教壞小孩子。
他無奈錢一撒,力道太小,沒撒到頭上,撒到樓下一個老頭子的頭上。
老頭子摸了摸腦袋,抬頭看到一可憐兮兮被不靠譜的大人抱在欄桿上的小孩,不由吹胡子瞪眼,怒視康熙。
康熙注意到那老頭子,臉一黑“他怎么在這”
胤礽好奇“他是誰啊。”
康熙咬牙切齒“顧、炎、武”
名字有點熟。胤礽思考了許久,小拳頭往掌心一捶“哦,是他啊,前朝遺民顧炎武。”
康熙重重噴氣“哼”
顧炎武是誰前朝遺民四個字足以概括。
顧炎武和顧貞觀先祖東林先生顧憲成,雖都出自江東顧氏望族,但大約也就是一個省里都姓顧的那一點關系。
顧炎武與顧憲成不僅不是一個時代,也分屬不同學問流派,見面肯定是要打出狗腦子來。
比起顧憲成,顧炎武才更被后人所知,被后人評價為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之一。
改朝換代,時局漸漸平穩,普通老百姓們已經逐漸習慣在新的朝代生活,再掀起亂局已經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