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道“誰知道呢。”
胤礽道“顧先生開樸學之先河,重新考據經義,是否也是想到了這個問題”
顧炎武笑而不語。
胤礽仰著頭看著天花板“顧先生,我知你和大清有血海深仇。昆山屠殺,是你心中永遠不可愈合的傷疤。”
康熙表情微動。
傻孩子,你說什么呢你還在他懷里呢你不怕他直接捅你一刀嗎
顧炎武仍舊笑著,仿佛他懷里的不是大清的太子,面前的不是大清的皇帝。
“可你現在仍舊出現在京城,仍舊愿意為在朝中當官的漢臣們解惑。”胤礽道,“因為顧先生看到改朝換代之事已經不可避免,黎民百姓迎來了短暫的喘息。若大清能像華夏大地上其他王朝一樣,哪怕它的建立充滿了血腥,對黎民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前明覆滅已不可逆轉,往前看才是對百姓好的事。所以顧先生為南明殫精竭慮,卻拒絕為叛亂的三藩出力。滿漢融合,讓大清皇帝成為整個華夏的皇帝,讓華夏的血脈和文脈在大清身上延續下去,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
“為此,你深深厭惡大清,仍舊在為大清培養人才。”
胤礽從顧炎武膝蓋上跳下來,兩只雞翅膀合攏,對著顧炎武作揖“先生高義。”
康熙瞳孔地震。
是、是這樣嗎原來顧炎武是這么想的嗎
康熙換位思考,如果自己一家都死在清軍屠刀下,他能為大清培養人才嗎
滾不死不休
他閉上眼,深深嘆了一口氣,走到兒子身旁,也作揖道“先生高義。”
胤礽震驚,他用眼角余光瞥康熙。這還是他阿瑪嗎他阿瑪會做這樣的事
康熙保持著作揖的姿勢巋然不動。
顧炎武臉上如面具般的微笑終于松動。
他收起笑容,看著面前對自己作揖的大清最尊貴父子二人,久久沒有動作。
康熙和胤礽保持著作揖的動作,也久久沒有動。
“唉。”顧炎武道,“皇上,太子,你們可知,我恨不得大清宗室全部死絕。”
康熙先橫跨一步,把胤礽護在身后后,才道“若我換做先生,也一樣。”
康熙并非從行伍中成長起來的帝王,他是和平時期之帝王。
至少現在,他真的有一顆仁心。
胤礽沒說錯,時代變了。
顧炎武又沉默了許久,道“你會成為一個好皇帝嗎”
康熙道“朕在此承諾,定會成為一個好皇帝。”
顧炎武想扯出一個笑容。
剛才他能一直笑著,現在卻笑不出來。
他本就很蒼老了,現在卻連精神氣都沒了,好似已經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半只腳踏入了棺材的老人,歲月和苦難已經完全壓垮了他的脊梁。
但康熙知道,胤礽知道,這只是錯覺。
眼前的病弱老頭直到死亡前的一刻,仍舊在著書立作,教書育人。
胤礽更知道,后世在清朝能排得上號的漢人名臣,幾乎都研讀過他的著作,接受過他的思想熏陶。
他一生未為清朝出仕,但他的徒子徒孫撐起了整個大清文人僅剩的脊梁,直到大清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