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集了其他有名的前明遺民的著作,他看完之后,嘆氣道“國外也有類似的思想。”
胤礽知道康熙說的是什么思想。
他們開始懷疑君主制度的正確性,開始試圖探索一種更適合華夏的制度。
康熙很憂慮,甚至有了焚書的想法。
胤礽笑道“這不是好事嗎”
康熙難得敲了敲胤礽腦袋“怎么能叫好事”
胤礽捂著腦袋道“一種思想形成現實,至少要過兩三百年,那時候咱們大清肯定差不多沒啦。”
康熙“別胡說。”
胤礽攀上康熙的膝蓋坐著“阿瑪,咱倆還說那些虛的干什么。大清有阿瑪教導祖孫三代,大概能興盛一兩百年,之后肯定會走下坡路,兩三百年差不多了。后一百年肯定還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康熙想揍兒子。事實或許是如此,但自家人哪能這么沒志氣
“兩三百年啊,也不錯了。”康熙其實也很沒志氣。短命的王朝多得是,何況大清“先天不足”。
事實也是如此。
如果大清沒有變成半殖民地續命,外部矛盾強壓著內部矛盾不爆發,大清早沒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華夏是百年浩劫,對大清而言卻是續命的良藥。
“等這個思想成熟,咱們大清差不多也沒了。這樣正好后面沒皇帝。”胤礽笑嘻嘻道,“我們得不到的東西,也不能讓別人得到。從大清之后,這片大地沒皇帝啦”
康熙“”還能這么想保成你的腦袋怎么長的
胤礽吊著康熙的脖子晃了晃“兒孫事自有兒孫自己擔心,我和阿瑪只需要在青史留名就好啦。咱們允許這些思想,當時代變革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變成圣人身為皇帝,卻反思皇權的弊端,嘿嘿,這不是圣人是什么”
康熙失笑“這不是坑后代嗎”
胤礽搖頭“坑不了。咱們華夏有了幾千年的皇帝,除非真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否則皇帝是絕對不可能消失的。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現在做什么事都無法阻擋。”
康熙嘆息“就不能有讓咱們愛新覺羅家永遠當皇帝的法子嗎”
胤礽道“有啊,隔壁倭國就是。”
康熙想起倭國那個天皇,俊臉一黑“那還是算了。”
康熙越想越煩惱。煩惱的同時,他又覺得自己為兩三百年后的事煩惱很傻,就更煩惱了。
皇帝煩惱了就想折騰人,明珠等人就遭殃了。
康熙將明珠、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叫到一起去聽戲,并問他們感想如何。
明珠“和臣沒關系”只要我不承認,就很我沒關系
明珠看到完整的戲時,都已經傻了。
這一出在納蘭府、在他眼皮子底下寫的戲,居然是以他為主人公
里面的詩詞曲居然還是他兒子寫的
納蘭性德家法伺候
現在明珠每日出門上朝辦公,都會有人用或敬佩或探究的眼神看他,甚至還有相熟的人過來拍著他肩膀似笑非笑,“你和夫人情深意切我們都明白了,誰敢說你們壞話你告訴我,我幫你彈劾他”。
明珠嘴角抽搐。
不,那處戲和我沒關系一點關系都沒有那是前朝舊事,和我大清朝的納蘭明珠有什么關系
佟國綱幽怨地瞥了明珠一眼“挺好看。”
這戲文雖然暴露了明珠一些令人發笑的習慣,比如喜歡偷偷跟著自家夫人暗自煩惱,比如在人前人模狗樣人后卻傷春悲秋比他兒子容若還矯情,比如由于太喜歡書每看到一沒看過的書就會興奮得拉著夫人叭叭叭說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