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不愧是歷史中康熙中期的大紅人太監,立刻遞上一本小冊子。
胤禔一翻,梁九功已經把胤礽和胤禔提過的新式教育分科的事整理好了。
胤禔喜笑顏開,然后瞪了一眼自己的貼身太監。
看看人家梁九功好好學學
胤禔身邊太監立刻警覺。他是得好好學學了。大阿哥這么早就要參與政事,他只會伺候人,怕是會跟不上大阿哥的腳步。
“給我看看,給我看看。”鄂倫岱不耐煩繼續聽,伸手問胤禔要冊子。
正好胤禔也懶得講了,便把冊子丟給鄂倫岱。
納蘭性德也湊上去一起看。他居然也聽得津津有味,深以為然。
這次太子和大阿哥不是準備亂來了
不過太子和大阿哥每次的亂來都行之有效,到讓人不知道他們究竟算不算亂來了。
“你事先不知道”鄂倫岱好奇。他還以為這種事肯定是納蘭性德這個肚子里全是墨水的陰險家伙想出來的。
納蘭性德如實道“不是很清楚。”
鄂倫岱攤開冊子,兩人一起研究。
鄂倫岱現在雖然混了些,早年接受精英教育的底子還留著,很快就意識到這種教育的可怕。
他不耐煩那些經史子集,可若經史子集揉碎了加入實例中,他居然也生出了想要學習的興趣。
八旗子弟雖然紈绔,基本的教育都是接受了的大家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沒條件紈绔,書肯定得好好讀。
胤礽搞出來的八旗官學,其實是“職業再教育”,教導的東西極其功利。從這個官學畢業后再去當官,立刻就知道需要做什么。而不是現在許多科舉出來的文人,丟開了書本之后,就兩眼一抹黑,所有庶務全靠府中老吏。
八旗官學中還有一門“武學”課。
武學課是文武必修,但也因文武不同側重不同而有不同等級的課。
雖然說“文武不同”,武學課的分科限制的并不是那么死。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選課。
文武其他課程也一樣。除了自己的必修課之外,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修課,考試通過之后就有選修學分。
學校畢業和科舉會試不同,不是以一次考試定生死,而是按照漢人書院的培養方針,每個月、每學期、每學年都有考試,分不同的學分。湊齊了學分后,再通過畢業考試才算畢業。根據學分和畢業考試成績的權重加成綜合得分,給學生們評等級授官。
顯然,胤礽要把八旗子弟傳統的“拜唐阿歷升”制度化。
所謂“拜唐阿歷升”,和以往朝廷的蔭蔽晉升、察舉制差不多。
“拜唐阿”是滿文音譯,意思就是人才。
滿蒙八旗子弟年滿十八之后,就要將名字登記在冊,成為“拜唐阿”。根據推舉和考核,給其中優秀者分配官職,最優秀者直接入宮成為臣仆。五年期滿之后,表現優秀者就能直接授官。
歷朝歷代都有這種給勛貴和世族子弟的特殊晉升渠道,清朝把勛貴世族放寬到整個滿蒙八旗,反倒是擴充了這個特殊晉升渠道。
只是推舉制永遠都有一個弊端,那便是依靠“人”,有人脈者得官。
把推舉改成另一種考核,對八旗子弟而言更公平一些。
鄂倫岱和納蘭性德都屬于“家中有人朝中有人”的八旗子弟,但他們都認為這個制度更好。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也不能保證推舉和考核的人是不是自己這一方的政敵,顯然考試會稍稍公平一些。只要肯學,他們的子嗣就算暫時落魄了,也能依靠自身努力重新輝煌。
而且這些東西非常實用,只要想為官為將,遲早會學習這些東西。
兩人接受的精英教育,就有這些。自己到處找先生,不如讓皇帝把人才集中起來學。
“好”鄂倫岱猛地一拍大腿,“這才是咱們八旗子弟該學的東西”
納蘭性德眼眸微閃,雖不認為官學就完美無缺,也不得不承認,八旗子弟大多心浮氣躁,學這些實用的東西更有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