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仁孝皇后梓宮前夢到前世之后,胤礽心態改變了不少。
比起凄慘的未來,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做一些好事。所以他會更加積極地融入這個世界、參與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
康熙突然和宗親干上,讓胤礽心頭的那把火焰燒得更旺。
自家阿瑪已經變得和前世完全不同,他還有什么理由止步不前
大不了還是被圈在狹小的咸安宮內,或者更慘一點,直接被賜死而已。
一杯毒酒能有多痛苦我以我血薦軒轅我一點都不怕
咳。怕還是怕的。但國外有個哲學家說過,“人類的偉大,在于直面恐懼的崇高姿態”。
胤礽現在無欲則剛。
太子的位置無所謂,未來什么的全都無所謂,他要認認真真開始作死了。
所以,胤礽希望康熙別那么早老,變成那個偏執多疑的模樣。他希望康熙多寵他幾年,他才能多“作死”幾年,多為這個國家做一些事。
若他像前世那樣三十四歲被廢黜,那么他還有二十八年可以作死。
其實這時間還是蠻長的,可以做很多事了。
不再像以前那樣計較康熙的愛和第一世的遺憾的胤礽,處事更加大膽了。
他雙手吊在康熙脖子上,撒嬌道“要不累著多容易。定好學習計劃,按時考試就好了。只要我考試合格,我就可以休息。”
康熙拍了拍胤礽的背“松開松開,阿瑪要被你勒得喘不過氣了。你們倆認為考試這辦法如何”
李光地和張英一邊擦汗,一邊相互對視一眼,然后同時點頭,異口同聲道“臣認為可行。”
胤礽道“阿瑪,你要和師傅們一起制定我的學習計劃啊,不能讓他們欺負我。”
康熙失笑“你這個小滑頭,誰敢欺負你只有你欺負人的時候。”
胤礽道“我從來不欺負人。”
康熙冷哼“今天誰在不斷把四阿哥戳倒來著”
胤礽理直氣壯“這不是阿瑪教我的怎么玩弟弟嗎”
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吵”起來,完全忽視了旁邊還有倆大臣在這杵著。
李光地和張英茫然地對視一眼。
李光地你說話
張英說屁等著。
李光地哦。
兩位漢臣雙手放大腿上乖巧坐著,一二三,木頭人。
自此事后,兩位漢臣徹底了解了這大清最尊貴的父子二人有多黏著對方。
他們私下對不想錦上添花,只想雪中送炭搏一搏從龍之功的同僚說,別想了,大清的胤礽就是大明的朱標,除非他死了,否則這太子之位絕不可能旁落。
于是杜立德離開北京城,沒人“鎮壓”漢臣們之后,李光地和張英挑起了杜立德的重擔,壓住了漢臣們的蠢蠢欲動,繼續當皇帝的“孤臣”,這是后話。
胤礽第一次給康熙在政務上提意見,就大獲成功,他興奮地想在地上翻跟頭。
他提的意見被漢臣們執行得非常成功。
這群人不愧是有華夏幾千年輿論經驗傳承。被寬恕的漢臣們對康熙感恩戴德,漢臣們的家屬聯合當地民眾,給康熙進獻萬民傘;原本不理睬康熙的南方諸省,現在到處都有對康熙歌功頌德的詩詞歌賦傳唱。
明明南方因三藩之亂處于百廢待興中,卻像是迎來了盛世似的。
康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胤礽老氣橫秋道“所以史書中李二說的,民能載舟也能覆舟,是說的士族,而不是黎民百姓啊。”
康熙先糾正胤礽“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別叫綽號,對他不敬。”
他又嘆了口氣道“朕不喜歡這樣。”
胤礽點頭“我也不喜歡。”
父子倆相對齊齊嘆氣后,便把此事拋到一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