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喪之后,常泰需要丁憂。
武官的丁憂和文官不同。文官需要辭官回家,扎扎實實守二十七個月的孝才能回朝廷;武官丁憂不去職,只給假一百天,朝廷有事還得隨時回來。
建設臺灣軍事基地需要時間,一百天肯定不夠。那邊還有施瑯守著,常泰守一百天的孝再出發,也不耽誤任何事。
常泰在噶布喇墳前結廬而居,為噶布喇守孝;常海留在家中,照顧因噶布喇之死身體越發不好的國公夫人。
康熙微服私訪來看常泰,發現常泰桌子上全是書。
“你就在這天天看書”康熙道,“還全是外文書。”
常泰道“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讀點書。阿瑪看到我在他墓前荒廢時光,也不會高興。”
康熙翻了幾頁“英吉利語,法蘭西語,德意志語,荷蘭語你真貪心。”
常泰道“又不難。皇上不也會好幾門語言。”
康熙合上書“是不難。我也該再多學幾門語言。”
微服出訪,康熙就要入戲當個普通人,能不用皇帝自稱就不用。
常泰道“只是背字典很無聊,看故事就很有趣。”
常泰拿出的故事書,全是那幾個國家的史書。
康熙在開始關心海外諸國的時候,自然看過海外幾個主要國家的歷史書籍。不過他看的都是傳教士翻譯過的。
現在翻開原文書籍,康熙噗嗤笑道“怎么和傳教士翻譯的不一樣”
常泰道“傳教士翻譯的書籍對大清太過諂媚,有些失實。。”
康熙嘆氣“如果自己不懂英吉利語,只看傳教士翻譯的書籍,還真以為海外諸國都對大清畢恭畢敬,和附屬國差不多,只是隔著太遠,沒辦法來大清朝貢。”
常泰點頭。他看其他國家原文書籍后才知道,原來每個國家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康熙毫不臉紅地讓趙昌把常泰做好筆記的幾本書帶走,回宮后慢慢看。
他搜刮完常泰的筆記后,道“我還以為你要沉浸在悲傷中很久都緩不過來。”
常泰道“阿瑪已經病了很長時間,該做的心理準備都做過了,雖然悲傷難免,但不會耽誤事。”
康熙抱怨“保成怎么不學學你。”
常泰無奈“皇上,太子才多少歲他不習慣離別多正常。”
“是正常。”康熙泄氣,“我只是怕他悲傷過度,壞了身體。”
常泰道“有皇上陪著,太子殿下不會悲傷過度。”
康熙翻了個白眼“他現在就像驚弓之鳥,天天盯著我打轉,還說不想長大。”
常泰不知道該如何接嘴。
康熙本來就只是找常泰吐槽,發泄情緒。他繼續自顧自地說道“孩子長大了,父親就會老去;孩子老去了,父親就會邁入死亡。他太過聰明,過早的了解了這件事,這樣不好。”
常泰忍了忍,沒忍住,還是接話道“沒什么不好。子欲養而親不待,太子小小年紀就有這中見識,肯定很孝順皇上您。”
康熙失笑“是很孝順。我的孩子中沒有比他更孝順的了。”
康熙想起大兒子心塞;至于其他小兒子,暫時還看不出性格來。
“太子以后肯定也會是皇上最孝順的孩子。”常泰道,“太子極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