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在城里逛了一會兒,施瑯詢問胤礽有什么意見。
他只是禮貌地詢問一下,胤礽拉著他說了許多,把自己在城里看到的問題全說了出來。
施瑯苦笑“太子殿下在如此短的時間就看出了這么多問題,臣愧疚難安。”
胤礽笑道“你已經做得不錯了,但要青史留名,你還能更努力一些。”
歷史中施瑯幾乎把臺灣當做了自己的自留地,在臺灣作威作福,隔絕臺灣和大陸的來往。
但施瑯好幾個兒子都在大陸做官,多有政聲和廉名,這證明施瑯對兒子的教育還是不錯的。他這樣做,大約是對家庭和宗族的過度補償。
施瑯曾經自傲魯莽,和鄭成功因誤會而決裂,導致父親和弟弟被殺,施家從此凋零。
他投靠大清之后,一直到兩鬢花白也沒有得到重用,直到花甲之年,才攻臺成功,回到臺灣。
已經年老的他,用盡一切手段斂財,供給留在北京的施家人,這是一種過度補償。
許多貪官年少時都顛沛流離,家人為其付出許多。他們當官之后,就會對親屬和宗族過度補償。
后世有個能干的大貪官和珅,也是這種類型的人。
有的貧窮了大半輩子的人,身居高位之后體恤民艱,成為好官;也有的人窮怕了之后,瘋狂斂財來維持自己的安全感。
胤礽第二世的同學曾經抱怨,自家富裕之后,父母一個舍不得花錢熱衷存款,一個瘋狂花錢熱衷享受,造成家庭矛盾。胤礽很理解施瑯的心情。
這個大清的官場無官不貪。反正都是貪官,施瑯一家都很有才華,胤礽希望施瑯能約束自己的貪念,就算是貪官,也留下一個較好的身后名。
現在臺灣有姚啟圣、有常泰,不是施瑯的一言堂。施瑯雖然也有搶奪田地,但只是地方官員的都會做的那種程度,不算過分。
胤礽看得出來,施瑯的穿著和裝飾,都顯得很豪華。雖然現在施瑯現在還不是一個大貪官,但施瑯正朝著大貪官的路走。所以他稍稍提點了一下施瑯。
“青史留名”施瑯咀嚼著這句話,有些唏噓。
他本以為自己叛鄭降清,蹉跎大半輩子,雖然最后報了仇,但這名聲大概也就臭了。他能給子孫后代留下的,只有錢財。
“青史留名啊。”施瑯又重復了幾次,突然笑出了聲,“太子殿下想讓臣做什么”
胤礽道“做你應該做的事,好好訓練海軍。大清要走出去了,海軍將領不夠。京中已經有了一座陸軍學校,皇父說應該給海軍也建一座學校。現在不建,未來也是要建的。你閑暇之余,可以把自己的治軍理念寫成書。”
胤礽認真道“現在不興什么將門了,大清也不會允許某個家族世代把控一支軍隊或者一個地區。你何不學學大儒,著書立說,開門收徒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兵家的聲勢不比儒家弱。”
“至于你的后代,”胤礽笑了笑,道,“你給他們留下了爵位,他們的已經比大部分人高。何況我看他們一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你給他們限定了未來,反而對他們是約束。”
施瑯問道“太子殿下知道我兒子的事”
胤礽點頭“當然,你兒子施世綸品性高潔,大概對你最近的行為怨言挺深吧他將來肯定是個清官能吏的好苗子。”
施世綸是清朝有名的施青天,被寫進了戲文中,在民間名聲比大清第一清官于成龍還高一些。直到現代,關于施青天的京劇仍舊在大劇院上演。
施瑯眼中閃過一絲尷尬,道“施世綸啊,他長得很丑。”
胤礽道“幼時得病,又不是他的錯。當官不看面相,皇父不重”
他話未說完,胤禔插嘴道“胡扯我們皇父特別注重人的面相,施世綸估計能當個地方大員,皇父不可能把他放進北京城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