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已經證明,即使他的祖國有諸多不好,諸多黑暗,但放眼全世界,難道還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嗎
我們只是希望她能消除歷史遺留的頑疾,希望她能變得更好,所以才會在遇到黑暗的時候義憤填膺。
只有絕不會辜負中國。
“這些書,我還會散播到更多的地方去。”胤礽道,“既然我看到了,想到了,我就應該為兩百年后那個大變革時代,做出我的一份貢獻。”
胤礽想起第一世的執念,感嘆他是在贖罪。
他想明白了,他確實是在贖罪。
但這不僅是他對第一世辜負的、傷害的、錯過的人贖罪,他突然奮起,除了穿越者想要揮斥方遒的豪氣之外,他自己不愿意承認的是,他是想贖罪。
為大清贖罪。
為愛新覺羅贖罪。
為那些不平等條約贖罪。
華夏之后百年災難,和自己這個古人沒關系嗎他是大清太子,他是愛新覺羅,怎么會沒有關系
大清明明可以在康熙朝的時候進行蛻變,卻因為九龍奪嫡,硬生生由盛轉衰。
老四和老十三兩人相互扶持,都能把岌岌可危的大清扶正,讓乾隆能夠大展拳腳,成就他的“十全武功”。
如果他們兄弟同心,肯定能比老四和老十三兩人做得更好吧
當胤礽這一世出生,回憶起前塵往事時,他曾經有一個極端的想法,那就是他如果現在自殺,或許大清的未來都會比歷史中好。
沒有了太子,沒有了兩立兩廢,康熙到中年的時候再選一個他看得上的皇子當太子,即使也會有皇位爭奪,但康熙晚年沒有所有心氣,或許有精力再為國家做些事。
康熙的確不夠資格當一個千古一帝,但康熙在歷代封建皇帝中,的確能算上一個心中有百姓的好皇帝。
他本來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沒有太子的拖累,他肯定能做得更好。
胤礽如此想著。
或許后世對他有許多同情,但胤礽始終認為,自己的錯誤和罪過更大。
許多人都說,大清衰敗從乾隆起。
胤礽認為,大清衰敗從九龍奪嫡起,從他這個無能的廢太子起。
“弟弟,我一直很不能理解,你哪來那么多責任感。”胤禔盤著腿歪著頭,嘆氣道,“我知道每個朝代都有圣人般的皇帝,我們皇父能算半個。但你這已經不能算圣人了,你這是”
胤禔想了半天,想不出能形容弟弟的詞。
“我感覺,你活著就不是為了自己。”胤禔道,“你這樣,哥哥我很難受。”
胤礽爬起來,和胤禔一樣盤腿坐著,道“不,我是為了自己。大哥,人活著除了為了錦衣玉食權力地位,還可以為了夢想理想,為了心中的那口氣。”
胤礽拍了拍自己的胸口,目光熠熠生輝。
胤禔看著胤礽的雙眼,好似看到了胤礽眼中有小火苗在燃燒。
他釋然,無奈苦笑“行吧。你這個叫什么來著理想主義者我弟弟,現在的大清太子,未來的大清皇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哇,我的長生天啊,雖然我不信什么長生天,還是想喊一句我的長生天。”
胤礽癟嘴“理想主義者怎么了”
胤禔道“沒什么。既然你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做完之后你自己會感到滿足和開心,那就做吧。反正都是兩百年后的事。我幫你瞞著其他人。”
這些書要動搖愛新覺羅的皇位,也是在大清風雨飄搖時動搖愛新覺羅的皇位。
反正都要當末代皇帝了,被人砍頭推翻,還不如體面一點。
到時候愛新覺羅的人拿出祖訓,說“這皇帝老子不干了”,不比被人拖下皇位來得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