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貴族“”
路易十四掃了周圍人一眼,那些人立刻退后,紛紛低下頭。
路易十四沒好氣道“不在乎禮儀的人除了身居高位者,還有鄉下的土財主。親王不用和他們動氣,我會收拾他們。”
那些貴族又退開一點。
胤禔道“那就勞煩法國皇帝了。看來外國人并未把我們大清皇族放在眼中。舅舅,你的海軍還不夠強。”
常泰低著頭道“是。”
那些貴族又退后了一點。
路易十四十分不悅。但他這不悅不是針對大清的太子和直親王,而是對身邊這群貴族的不悅。
這里稍稍提一下西方禮儀。
西方中世紀一直是封建領主制,貴族經常挑戰皇帝權威,上下并未形成完善的禮儀。他們之前的禮儀,基本都和宗教儀式有關。
貴族們開始注重禮儀,是從文藝復興開始。
十二世紀一位教士寫了一本規范教士行為的小冊子,然后十三世紀巴伐利亞宮廷模仿這個創作了一本宮廷禮儀,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貴族禮儀的。
但最初制定貴族禮儀,大多和衛生習慣有關。比如英國和神圣羅馬帝國制定的貴族禮儀,吃飯的時候吐痰不準“biu”的一下越過桌子。
需要立法禁止的行為,當然是當時貴族們經常做的事。
設想一下,你和一個貴族正在桌子兩邊面對面切著牛排,對方喉嚨一癢,氣沉丹田,“tui”的一聲,一口濃痰飛躍桌面,落在了你的身旁。
這就是中世紀的貴族。
那么后世那些裝逼的西方貴族禮儀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正是從面前這位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開始。
路易十四可以說是這個歐洲大陸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一位皇帝。其他皇帝還會被貴族挾制,在路易十四全盛時,貴族們只能向路易十四獻媚來謀奪權力和地位。
當君主集權之后,禮儀就要跟上了。路易十四建造了歐洲最大的凡爾賽宮,也要建立起最能承托出他太陽王身份的禮儀。
路易十四建立了修辭學,將歐洲禮儀第一次上升到言行舉止方方面面,這才有了后世看到的“中世紀貴族禮儀”。
資本家們繼承了這一套禮儀。之后歐洲各國禮儀,都只是在路易十四建立的利益上微調。
華夏是禮儀之邦。胤礽出使之前,自然要詳細了解歐洲禮儀。然后他發現,自己在屏幕和小說中看到的“歐洲中世紀禮儀”,路易十四現在還在召集人手制定中,表情特別囧。
原來歐洲中世紀根本不存在“歐洲中世紀禮儀”,他第二世中小資裝逼的禮儀,全是康熙朝時候才有的啊。
胤礽記下了這件事,把其當做自己手牌之一。
沒有完善的禮儀,這群中小貴族們根本不知道如何表示對外國皇族的尊重。他們被訓斥之后,本能的感到害怕,就像是小鳥一樣縮著脖子攏著翅膀站在角落里。
路易十四看了看自己身邊的貴族,再看了看大清使團那井然有序的貴族、侍衛秩序,臉色更加不好看。
雖然現在大清皇太子的臉上并未出現鄙視的神情,但路易十四已經可以想象,這位大清皇太子給大清皇帝寫信時對法國禮儀的不屑。
還好他身后的侍從們好好訓練了一番,看上去比較整齊,沒有讓他繼續丟臉。
大清和法國在莊園前的禮儀交鋒,很快就傳到了其他國家國王和執政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