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說起英國光榮革命呢
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帶兵登陸英國,趕走了英國的詹姆斯二世,成為了英國的威廉三世在蘇格蘭稱威廉二世,與妻子瑪麗女王共同成為英國的新國王。
他倆的執政,奠定了英法最后一次百年戰爭的勝局基礎。可以說,路易十四從太陽王到晚年人人喊打,這位未來的英國國王有決定性作用。
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國王后,同時也是荷蘭執政。他來到英國后,改革英國財政和軍隊,利用荷蘭投資盤活英國經濟。一般認為,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國王,是英國走向日不落帝國的真正。
威廉三世在軍事上的才華很一般。他能熬死法國,靠的就是經濟上的卓越天賦。胤礽饞他的經濟才華很久了。
此時,威廉三世還是一個失意人。他兩度敗于法國之手,簽訂了許多恥辱的條約。雖然這些條約在同盟的支持下并沒有禍及荷蘭本土,但對他的執政聲望打擊巨大。
威廉三世一度思考,要不要辭去荷蘭執政的位置,讓更適合的人繼任。
還好大清的條約拯救了他。
大清的條約荷蘭的大商人們沒發現會禍及本土,反而歡呼雀躍從此以后能和神秘的東方古國做生意。他們甚至把大清的“租借”當做是和大清深度合作的象征。
以后大清與西方貿易肯定基本通過荷蘭的租借港口,然后由荷蘭轉運向歐洲各地。這荷蘭不是賺翻了嗎
因為和大清的停戰條約,讓威廉三世勉強喘了一口氣,回升了一點支持率。
聽到威廉三世的感謝,胤礽的溫文爾雅尊貴矜持微笑差點沒保持住。
他總算明白晚清那些大臣為什么簽訂無數不平等條約還沾沾自喜了。
原來,人人都是晚清。
胤礽厚著臉皮接受了威廉三世的感謝,重申大清是個善良的國家,然后向威廉三世討教商業,特別是銀行和國債。
胤礽知道在這個大航海和大貿易時代發展金融的必要性,但他滿腦子經濟學基礎初高中理論,沒有任何現實經驗,連紙上談兵都不知道怎么做。
他只能以自己的理論來忽悠威廉三世,讓威廉三世誤以為他也是個中好手,認真和他探討經濟和商業運行時遇到的具體且核心的問題。
就和之前在科學家頭腦風暴會議中擔任吉祥物一樣,胤礽現在仿佛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經歷的感情咨詢大師,大部分時候都在傾聽,遇到哪個聽懂了的點立刻主動出擊,用腦子里的理論說一些很正確的廢話。
曹寅和納蘭性德不再在意瑪麗夫人的視線,聚精會神記住威廉三世所說的話。
文人的記憶力都不錯。胤礽帶他們來,便是讓他們成為“書記”,與胤礽的記憶查缺補漏,把威廉三世的話整理出來,拿回大清用。
胤礽不確定陳腐的大清會不會用上這套先進的理論,但他可以先在大清的海外飛地使用。
待自己登基后
哈,如果他能登基,再說在大清推廣的事吧。
胤礽想著康熙的高壽,覺得自己就算不被廢,也不一定能活到康熙駕崩;就算活到了,他年紀也很大了,不一定有精力對大清執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這套成熟的理論,一定得傳回大清去。他做不到,后人也能做到;后人做不到,也能給推翻清朝統治的天降猛人們參考。
胤礽確實是一位非常完美的交流者。他能讓已經回到巴黎的路易十四視其為親子侄,也能讓威廉三世將其認可為忘年交。
威廉三世后來在回憶錄中說,除了胤礽,他從未和其他人在聊天時這么快樂。
這個回憶錄傳到了還活蹦亂跳滿世界亂竄的胤禔那里。胤禔直接給康熙寫信,要求將回憶錄列為,被康熙寫了五千字的回信大罵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