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成為英國國王和公主的座上賓的事,也傳到了英國其他高層耳中。
胤礽一邊讓蒸汽船趕緊給他汗阿瑪送信,請康熙給各國國王寫信,說大清根據這段時間使團搜集的情況,決定不與歐洲大陸任何國家為敵,只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大清永久中立;一邊讓大清使團瘋狂給英國貴族塞錢,打探英國高層對胤禔此番行為的看法。
但他沒有阻止胤禔和詹姆斯二世與安妮公主交好。
這是大清皇室的直親王與英國皇室的正常交往,于公于私于面子,胤禔都該大大方方我行我素。
哪有一國親王和其他國家皇室成員交好的時候,還看大臣們的臉色做事
大清使團中除了胤礽之外的其他人都很淡定,只有胤礽表面淡定,心里急得冒火。
對穿越者而言,日不落帝國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胤礽自己做事的時候,總難免被歷史和既定印象影響。如常泰和胤禔等這個世界的“土著”,才會憑借本心與這些人交往。胤礽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偏見”,影響身邊人的人際交往。
在胤礽的縱容下,胤禔在詹姆斯二世有空且天氣好的時候,和詹姆斯二世一起去打獵;平時就和安妮公主一起喝下午茶,偶爾會拉上胤礽。
胤礽所做的事是去上下議院參觀,去皇家科學院參觀,去英國的海軍參觀。
這相當于胤礽一直在做出使的工作,胤禔則閑下來“不務正業”。
英國對胤礽的評價仍舊是“完美的大清皇太子”,對胤禔的評價就各種奇怪了。
什么“婦女之友”“紳士之友”“皇室之友”“共和之友”各種矛盾的評價都有。
大清使臣在私下都紛紛吐槽,直親王在大清國內眾朝臣中名聲極差,到了這蠻夷之地,居然聲望快超過太子了。
這難道說明直親王就和這幫蠻夷性格一樣
胤礽先敲打了這群膽敢說直親王壞話的人,然后讓胤禔再接再厲。
胤禔摸了摸腦袋,不知道怎么再接再厲。他只是對每個人的話都平等地敷衍,平等地嘴瓢而已。
胤禔這個年齡嘛,正是喜歡胡扯說大話的中二病時期,做事不一定極端,說話一定極端。
他對詹姆斯二世說,英國不要詹姆斯,詹姆斯還不要英國這旮旯地呢。新大陸那多廣闊,英國的殖民地比英國本土富饒面積廣,為什么不干脆帶著天主教徒去新大陸建立新英國;
他對安妮公主說,不想看著自家人自相殘殺,就自己當女王,然后搞一個隔得遠遠的分封制,那不合的親戚都隔開。比如他自己很討厭皇父,所以將來準備找個隔海相望的封國,對皇父眼不見心不煩;
他對支持詹姆斯二世的議會成員說,大不了一拍兩散;他對偏執的英國國教信徒說,先干掉羅馬教廷,釜底抽薪;他對勢力微弱的共和黨說他什么都沒說,就偷偷塞給了對方幾本小冊子。
在胤禔的心理輔導下,現在詹姆斯二世和議會相處融洽,各自積攢實力,政令一片平和,仿佛已經和解。
胤礽卻知道,自家大哥這火拱得真厲害。
未來如何,再說吧。反正他們馬上就要回國了。等他回國,管大英洪水滔天悲傷。
胤礽見胤禔拱火之事不但沒被人譴責,胤禔反倒像是傳銷頭目一樣被英國高層信任和敬仰,松了一口氣,樂呵呵去挖英國皇家科學院墻角。
這個時候牛頓還沒有成為國會議員,也沒有當選皇家學會會長。胤礽想嘗試能不能把牛頓挖到大清去。
不過經過了幾次交流之后,胤礽就放棄了。
牛頓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他在政治上同樣極具野心和手腕。并且,牛頓也是一個較為狂熱的宗教分子,甚至因為宗教而影響了他的科學研究。
他這樣的性格,絕對不會遠赴他鄉單純當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