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新房子,就要白舍掉自己的舊房子,很多人就搖頭了“現在說起來是好聽,可誰知道那房子修起來是什么樣子的萬一還比不上家里的老房子呢不干不干。”
但也有人猶豫“先看看,萬一知縣大人沒騙我們,真是上好的房子呢”
知縣沒有騙他們,之后每一天都有人過來挖地基。因為一次都能過來幾百人,不用一個月,三排福利房的地基就挖好了,并且家家戶戶都挖了地窖。
水井打好了,地基也挖好了,這時候商人帶回的圓木就能派上用場了。
這都是已經陰干的好木頭,木匠修整好形狀,插入磨好的石質基座里,用榫卯結構固定,就是足夠支撐兩層樓的木質地基。
安以農要修的是適合西北地區的單層平頂泥磚建筑,是三合院的造型,算上中間開闊的院子,建筑面積一共是一百六十平米。
“這邊日夜溫差大,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高溫,所以墻體做得比較厚實。這邊初夏的時候刮大風,常年少雨,屋子適合做平頂。
“另外窗也少,窗戶還小,主要也是為了防寒。但是既然房子里是準備做吊炕的,那么窗戶其實可以稍稍做大一點點,朝南開,通風透光。”
安以農直接拿了他做好的1001的模型,效果可以被很直觀地看到。
“別的都沒關系,就是這里,廚房和炕床就是一墻之隔,炕床做大一點,能躺下一家七八口那種,冬天可以集中取暖。”
分開供暖,這個成本就太高了,造房子的成本高,燒柴的成本也高。但是燒吊炕和集中供暖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之前他琢磨水泥,也是為了有水泥板做吊炕,吊炕比傳統土炕更節省柴火。
要知道,住進來的有極大可能是貧困戶,得根據他們的情況去設計。
所以安以農選擇用泥磚去造房子,只有不得不用磚頭和水泥板的吊炕用了些相對貴一點的材料。
這個建筑結構他已經問過有經驗的鬼工匠的意見,墻體造厚實一點,用個七八十年完全沒問題。
“這些宅子每隔三十年都要檢查一次,脫落的墻體及時修補,如果地基被蟲蟻啃噬,還要及時加固。這樣能用一二百年。”沒有量產水泥和鋼筋的年代,這樣木質結構泥磚為體的單層建筑已經是貧困戶最期盼的堅固耐用的好房子了。
福利房成了定沙縣如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每天都有人好奇地過去看,跟現代網紅打卡一樣。
安以農本來還想每日看看進度,一看這個情況,他覺得自己去不去都行。這么多人盯著,修房子的木匠和泥水匠根本不敢偷懶。
于是他更多時候去看自己養的牛,還有開始種植的橡膠草和多肉。
種植橡膠草的老農一輩子沒種過這種奇怪的草,所以如何種植,還在摸索中。倒是多肉,也就是本地人說的瓦松,很多人都知道怎么種得好,看起來不需要安以農費心。
“地,有了,今年只要天氣不壞,總是能收獲足夠一家食用的糧食。房子,開始修了,今年就會有一批人住上,以后會有更多人住上。那么接下來就是發展本地的經濟作物,以及宣傳出去。”
書房的安以農想著自己的計劃。
他已經想好了,養殖本地的特色動物,一種就是之前的黑牛,一種就是本地的獵犬。安以農已經讓人去收購獵犬,和修建犬舍,用來養殖獵犬和訓練獵犬。
至于經濟植物,第一肯定是實用性很強的橡膠草,其次就是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多肉,最后就是本土草藥和香料。
“要將商品推銷出去,單靠我們自己宣傳肯定不行。就算我寫話本,用知縣的名義賣貨也不保險。”安以農思來想去,還是把主意打到了啟帝的身上。
啟帝似乎是個很有想法的君主,不知道她有沒有興趣發展一下大西北的肉牛養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