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三人去了港口坐小輪原路返回,之后張偉帶著他們去了鬧市區。
“現在已經中午了,肚子好餓啊,天潼你想吃燒鵝飯還是想吃叉燒飯燒鵝飯呢,往右走,叉燒飯呢,往左走。”張偉指著交叉路口。
“哪個好吃”
“都很好吃,不過我聽說做燒鵝老師傅病逝了,現在接手是他兒子,不知道還有沒有這么好吃了。”
“那就吃燒鵝吧。”安以農一拍手。
“為什么不是應該去吃叉燒飯么”趙剛覺得奇怪。
“叉燒飯,阿偉已經知道很好吃了。但是燒鵝是不是還是這么好吃就不知道了,那我們現在去吃燒鵝,會不會就有一種緊張和期待
“如果不好吃也不用惦記了,如果好吃以后繼續吃。怎么樣”
這個邏輯實在奇怪,但也說不出哪里不對。
張偉和趙剛想了想“好,聽你。”
于是他們就去了羅記燒鵝鋪。這是一個典型上面住人,下面是鋪面唐樓,來這里吃飯也多是附近住戶。
港城職業女性多,很多家庭是雙職工模式,沒有人手做飯,就會在這類食鋪打包飯菜。
整個燒鵝鋪最多不過五十平,不包括里面廚房。這五十平擺滿了凳子桌子,這樣還坐不下,外頭還擺著很多折疊桌子椅子。
“人好多啊。”他們找到個空位坐下來,看這些食客表情,新老板手藝不差。
“你好,三位嗎想吃點什么”一個穿著青色小褂年輕女人走過來,滿面帶笑地問他們要吃什么,她本地話講得磕磕絆絆,應該是新來不久。
也對,這里本就是新港人最多地方,一條街上可以聽見四五種不同地方方言。
“三份燒鵝飯,再來三份燒鴨腿。”請客張偉拍下兩張紙幣,其豪氣不亞于剛剛電影里英雄好漢拍下兩枚銀錠。
同時張偉還特別自然地拿了一張小額紙幣遞給服務員“今天例湯是什么”
“謝謝,今天例湯是排骨海帶湯。”拿到小費服務員快速將錢收好,轉頭喊,“九號桌,三份燒鵝飯,三份燒鴨腿。”
“好,九號桌,三份燒鵝飯,三份燒鴨腿。”柜臺后記賬人低頭寫下點單內容。
“路邊飯館也要給小費嗎”等服務員一走,安以農就問了。
“當然,他們沒多少工資,收入全靠小費嘛。要是在醫院,你給小費太少,護士都不會看你一眼。還有那些大酒樓,小費要是給少了,偷偷往你菜里吐口水。”張偉理所當然道。
趙剛也補充“在酒店里我上廁所,也要給掃廁所阿姨小費。”
“一般你們會給多少小費”不懂小費制度安以農虛心求教。
“你點單十分之一,不過有些地方要多一點,像那些大酒樓,醫院,你就是讓護士倒點水,都要給兩塊錢呢。誒,你以前沒給過小費么”他們奇怪。
“我以前很少一個人出來。”
“懂了,”張偉點點頭,“小少爺嘛。”
安以農笑了笑,看向其他地方,羅記燒鵝左邊是馮記多士。多士就是吐司,那家店應該是做簡易西式三明治什么。
燒鵝店右邊則是張記醬鋪,一些家庭主婦提著籃子走進來,裝了醬料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