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獎勵樣品的激勵,外貿局的大部分同志都被動員了起來,八十多個企業,已經被幾個科室的干部們瓜分干凈了。
輪到宋恂這里時,只剩海浦市第三線廠,地區糧食機械廠,以及社辦集體企業東風織布廠。
他們現在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把國際市場的需要與本地區工業生產的可能結合到一起。
對重點工廠和重點產品做詳細的調研,將更多的產品推到國際市場上去。
宋恂翻了翻省外貿局那邊傳過來的最近比較緊俏的出口產品名單。
發現他接手的這三個工廠,跟名單上的任何一個產品都搭不上邊。
再看這三個工廠的內部資料,更是哭笑不得。
另兩個廠還好,這個第三線廠是怎么回事每年都有很高的出口額,但是一直在倒閉的邊緣掙扎。
這家企業就在市里,距離外貿局也不遠,宋恂跟對方的廠長打了預約電話,便騎著車去線廠調研了。
“也不知我們線廠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差”廠長孫勝對宋恂無奈笑道,“每次都對出口市場抱有很大希望,每次都鎩羽而歸。”
“國際市場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咱們廠其實做得還不錯,畢竟每年都為出口創匯做貢獻了。”
孫勝還算樂觀,苦哈哈地說“我們現在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今年的訂單還不知道在哪呢”
宋恂也暗道,這個廠的運氣確實不怎么樣。
“七二年那會兒,廠里生產的棉線在內貿方面已經不怎么景氣了,我們尋思不能干等著上面接濟,就打算自主轉產。然后我們聽說紙板線在國際上比較暢銷,便開始組織生產紙板線。結果好日子剛過了沒兩年,七四年國際市場上的紙板線銷量大幅下滑,我們又重新面臨停產危機了”孫勝回憶著說。
“但是當時工人的干勁都挺高的,我們不好打擊工人的積極性。又剛好從省外貿局那邊聽說漂紗在國際市場上受歡迎,就開始轉產出口用的漂紗。好不容易生產了一千件漂紗,那一年的出口產值達到了一百多萬,比當初出口紙板線還賺錢呢。結果怎么樣漂紗在國際市場上又完蛋了去年根本就沒被列入收購計劃現在整個工廠停產,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宋恂“”
已經嚴重到發不出工資的程度,是他之前沒想到的。
能被外貿局的一幫人從八十多個企業中挑剩下,線廠的問題果然不一般。
他其實很想說,實在不行就別征戰國際了,安安心心搞內貿得了。
但是想到棉線在當前內貿中的蕭條,競爭的激烈,他又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光是市里就有四家線廠,再加上各縣和公社里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全地區的線廠總共十幾家。
“既然紙板線和漂紗都不能做了,咱們就想辦法轉產其他產品吧。”宋恂對他們這種情況也覺得棘手,他本來只想挖掘一下線廠的潛力,找一兩個可以出口的產品,哪能想到這么大的廠已經淪落到快要發不出工資了
“工人們還得養家吃飯呢,轉產也不是說轉就能轉的,我回去也幫你們想想辦法。”宋恂起身告辭,并建議道,“廠里要是實在困難,就跟地區申請一筆資金吧,好歹讓大家把這個年過了。”
孫勝將他一直送到廠門口,搖著頭說“早就申請過了,但是地區沒給批,說是我們既然還能發得出工資,就暫時先支應著。除了我們線廠,還有大把的企業等著用錢呢,好幾家單位已經揭不開鍋了,工資早就發不出來了。”
他們還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宋恂問,“這樣的工廠很多嗎”
“不算很多,但確實有幾個廠遇到了問題。”孫勝站在線廠門口往對面一指,“喏,對面就是市紙箱廠,原來也是規模不小的國營廠,為了給正式工發工資,去年年底他們把臨時工全部清退了。不過,聽說這個月正式工的工資也夠嗆了。最近,廠里的工人已經去地委鬧過好幾次了。這事鬧得動靜還挺大的,甚至還出動了公安。”
宋恂詫異地問“什么時候的事”
“就上個禮拜。”
宋恂沒在那八十多家企業的名單里見到紙箱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