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恂發現她有點焦慮,便每天晚上減少她的復習時間,帶上兩個兒子陪她出門散步。
“你已經復習得很好了,完全沒有緊張的必要,其他人還不如你呢。”
“萬一落榜可怎么辦呀”
“你現在要想的不是落榜怎么辦,而是萬一考得太好,我跟兒子們該怎么辦”
“啥意思”
“這段時間我也查了一些資料,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專業全國最好,你要是考到了北京去,就該輪到我們爺仨苦守寒窯了。”
項小羽揮手說“我不去北京,郁臺長說咱們省大的新聞系和省廣播電視學院的播音系都很適合我。這兩個學校都離家挺近的,而且咱們海浦也有兩所合適的學校,我才不想去那么遠呢。”
孩子還那么小,離得遠了她可不放心。
宋恂卻勸道“好的學校,發展的平臺也不一樣,你盡量發揮吧,要是真能考到北京去,大不了我每隔兩三個月帶著兒子們去看你一次,家庭肯定不會拖你后腿。”
項小羽仔細觀察他的表情,見他不似作偽,便狐疑地問“宋經理,你怎么回事居然想一竿子把我支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是不是有什么情況啦想找個更年輕的啦”
“”宋恂面無表情道,“有你這么一個年輕小媳婦我就已經吃不消了,再找個更年輕的,可能就得早夭了。”
項小羽哈哈笑。
宋恂瞧著準考生半點沒有緊張的樣子,便拉上兩個腳步越來越拖沓的兒子回了家。
瑤水村大多數知青和社員的考試地點都在本縣的一所中學,生產隊會征用海味品加工廠運貨的一輛大卡車和隊里的三輛拖拉機,將一百來名考生送去考點。
而宋恂在項小羽拿到準考證的當天,就去南灣縣委招待所預訂了兩個房間,在考試前一天,帶著媳婦孩子,跟剛從生產隊趕過來的宋恒兄妹,在招待所匯合。
至于項遠航兄弟,人家在縣城有一套單位集資房,距離考試地點并不遠。
十二月十號這天,項小羽很早就起床了,不放心地又背了一會兒數學公式,才跟著其他人一起去吃飯。
“準考證,介紹信,鋼筆,墨水都帶好了嗎”宋恂一面給三個考生剝水煮蛋,一面叮囑。
三個人對視一眼,像小學生似的拖腔帶調地喊“帶好啦”
喊完又哈哈笑了起來。
“不錯,精神狀態挺好。”宋恂也跟著笑了笑,又按住宋悅端起粥碗的手說,“湯湯水水就不要吃了,吃包子饅頭雞蛋吧,這些是留給吉安和延安吃的。”
“哥,你也太小心了吧”宋悅收回手抱怨。
項小羽咬著包子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聽你哥的吧,畢竟人家是有經驗的嘛,全家唯一參加過高考的人,最有發言權”
吉安將臉埋進粥碗里喝了一口,抽空附和道“我爸爸是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