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想了想說“黃伯伯他們在去年和今年又增加了兩千畝。”
宋恂頷首,又問“74年到79年,五年內只擴建了一千多畝。而最近兩年卻突然快速擴張了兩千畝,你們覺得這是為什么”
“因為要養多多的大蝦唄,”延安摳著破餐桌的桌沿說,“多養點大蝦,我們就可以多吃點啦”
“一方面是為了讓你們這樣的小朋友都能吃上大蝦。”宋恂肯定了他的說法,“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的對蝦出口創匯率高,大家都看到了對蝦的創匯價值,才爭相擴大規模,養殖對蝦的。”
宋恂有簡單地給他們講了講什么叫出口,什么叫創匯。
兩個小孩聽得半懂不懂的,但是大致意思已經明白了,就是要把大蝦賣給外國人,賺外國人的錢。
“可是突然擴大養殖規模,會帶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那就是對蝦的口糧問題。養殖場的飯,不夠這么多蝦來吃。”宋恂盡量說得淺顯直白,“你們吃的糧油、豬肉都是需要憑票限量供應的,并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大蝦的食物也是如此,也得憑票供應。”
雙胞胎對此是能理解的,他們跟媽媽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都得先交票。
“喂給大蝦的人工飼料,比如豆餅,花生餅這些都是國家統銷物資。養殖基地沒有條件自己生產,而水產單位的飼料用量又沒有被列入國家計劃,所以就無法給大蝦充足的食物。”
這個問題不是臨萬養殖基地一家的問題。
全地區的蝦塘都在盲目擴大生產,飼料供應不上,自然就會影響蝦苗的生長。
吉安皺著小眉頭琢磨了半晌,突然對宋恂說“爸爸,我覺得你說得不對大蝦以前是能吃飽的呀,如果還是用原來的那些飼料,最起碼可以得到跟以前一樣多的大蝦呀”
延安也附和地點頭“就是就是。怎么能少了那么多大蝦呢”
孫翊幫忙解釋道“原來是讓一只蝦吃一碗飯,現在是一只蝦只能吃半碗飯了,有些身體不好的大蝦,就會被餓死。”
“那也不會餓死一大半吧”吉安不信。
這大蝦咋這么脆弱呢,少吃點就餓死那么多
宋恂肯定了他的想法,“確實不至于餓死那么多,剛才黃主任還提到了一種飼料。他們在天然飼料和人工飼料都供應不上的時候,會使用青鲇魚喂蝦,青鲇魚是油脂含量比較高的一種魚,長期使用青鲇魚喂蝦會污染蝦塘的水質,讓對蝦更容易生病。”
見兒子們感興趣,宋恂慫恿道“這些只是爸爸的猜測,一會兒黃伯伯回來了,你們可以問問黃伯伯,蝦塘到底為什么會減產。”
雙胞胎現在正是化身人型十萬個為什么的年紀,經常把家長問得抓狂。
所以當黃主任碰到了這小哥倆的提問,也有點招架不住。
他原本不想跟宋恂說這些的,畢竟還想讓人家來他們這里投資呢。
但是被孩子們三問兩問,實在抹不開面子,他便全說了。
“一方面是因為蝦塘被污染了,引發蝦苗大面積患病,提高了死亡率。另一方面是去年九月間,咱們這里下了一場大暴雨,造成蝦塘缺氧,這才導致對蝦大量死亡的。”
宋恂在心里認可了黃主任的說法,這跟他們之前搜集到的資料是吻合的。
既然已經將話說開了,黃主任也不在掖著藏著了。
極力勸說宋恂租賃他們的蝦塘。
“我們是地區的第一個對蝦養殖場,當初是由省里和地區的專家反復考察以后,才選中這里建塘的。我們這里位置極好,不但背風向陽風浪小,而且海水干凈沒有污染,蝦苗對海水污染是十分敏感的。”
宋恂點頭,一邊聽他介紹,一邊讓兩個小子少聽熱鬧,趕緊吃飯。
為了招待他們,人家單位特意做了一盤油燜大蝦。
這蝦是剛從冬棚里撈的,都是用于出口的特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