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個配套改革的效果挺好,很有市場經濟的特色,效率高,見效快。但是有些問題你也要注意,三個方面的改革同時進行,并不適用于所有企業。一個單位要如何改革,一定要調查研究,考慮到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再定方案。我們現在比較提倡的是成功一條推廣一條,不求畢其功于一役。”
漁業公司是新成立的企業,宋恂和郭志勇又對企業有一定的掌控力,所以三個改革同時推進,才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如今大多數企業,都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老國營,上面有眾多“婆婆”干預,企業內部又有多中心的矛盾,很多廠里現在推行集體領導,廠長和經理根本就放不開手腳。
別說三個改革同時進行了,能順利改成一個就不錯了。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人,不說大話辦不成大事,很多好經也能讓歪嘴和尚念臭了。”袁正清隱晦提醒道,“你這個高效的配套改革方案,很可能會被一些歪嘴和尚拿來進行嘗試。這個經到底能不能念好,也是因人因事而異的。你既然善于通過媒體表達自己的主張,那也要善于用媒體來堵住某些漏洞。”
這段時間來了那么多參觀考察的人,宋恂也隱隱察覺了袁書記所說的問題。
這些人的水平確實有高有低,參差不齊。
“你現在還年輕,做事有沖勁有闖勁,但是有時也要聽一聽老同志的意見。”
宋恂笑道“我們做這些都是郭書記同意的呀”
袁正清搖頭失笑。
當初地委給漁業公司配了一老一少的組合,就是想讓郭志勇在宋恂太能沖的時候,給他降降溫。
沒想到不但降溫不成,老郭竟然還被年輕人激起了雄心,跟著宋恂一起大刀闊斧地改革。
“但凡改革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中央給咱們留下了三年至五年的時間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步完成,立即完成。其他單位的干部就沒有人想到你這種改革辦法嗎為什么其他人沒有一哄而上”
宋恂沒吱聲,多數人的顧慮都比較多吧。
“你要知道,現在不是在公社當小干部的時候了。你如今掌管著兩三千人的生計問題,干部群眾基本不會給你試錯的機會。一旦改革失敗,無論對工人們的士氣,還是對你的領導威望,都是很沉重的打擊。”
宋恂理解袁書記的好意,但他還是得給他自己和漁業公司辯解一二。
“其實我們這個配套改革,并不是突然就開始改革的。早在兩年前,兩個公司剛合并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冷凍廠進行試點改革了。直到去年五月,三個方面的改革才逐步完成。冷凍廠的成功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所以后來用了半年的時間,將這套改革方案,在所有下屬單位實行了,雖然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成功案例擺在那里,這次改革進行得非常順利。”
聽到老伴喊吃飯的聲音,袁正清起身說“這次就這樣吧,以后再有類似情況,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急躁。”
宋恂笑著答應。
行至門口時,袁正清腳步頓了頓,突然說“內部改革完成以后,你還是得把精力放在擴大船隊規模和企業規模這方面,保持你們高速發展的優勢。漁業公司這兩年發展得不錯,最近地區可能會對你們的人事安排做一些調整,你有個心理準備。”
回家的一路上,宋恂一直在琢磨袁書記的話。
如果是要調整自己,袁書記就不會語重心長地跟他說那么多在漁業公司工作的注意事項了。
如果只是幾個副經理的調整,那也沒必要讓他做好心理準備。
最大的可能就是,郭志勇可能要被調整了。
上面要給自己換一個新搭檔
說實話,宋恂還挺不希望老郭離開的。
兩人共事了這么長時間,作為一把手的老郭給了他這個經理很高的自由度。
要是沒有老郭的全力支持,很多工作不會推進得如此順利。
不過,漁業公司現在干出了成績,如果上面要調整老郭,多半是要讓他高升的。
宋恂內心也是為老搭檔高興的
畢竟對方年紀不小了,若是能因為漁業公司的工作得到上級的肯定,也不枉他們這兩年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