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兒子們的啟發,宋恂有了在港口附近開設早市和夜市的想法。
宋書記說干就干,獨自在書房琢磨了半晚上,第二天上班就在例會上提了出來。
大家對宋書記時不時冒出來的新想法早已習以為常,聽他介紹完大致思路,沒什么阻力就通過了。
辦個市場而已,對漁業公司來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雖然夜市在海浦地區還是新鮮事物,但早市十分常見,聚攏人氣的效果一流。
與港商合資的港口酒店最多兩年就可以接待游客,在酒店附近弄個碼頭夜市,也能讓逗留的游客有個閑逛的去處。
何況,鄉下社員沒什么夜生活,家庭條件好的人家能看看電視聽聽廣播,條件一般的人家天黑就得鉆被窩。
所以,即便入秋以后游客數量減少了,這個夜市也能被夜生活匱乏的本地居民撐起來。
市場的落實事宜交給了工會和婦聯。
一方面詢問家屬的擺攤意向,另一方面還要跟公社聯系一條專用的馬路。
盡管地區還在如火如荼地爭創衛生文明城市,但漁業公司及家屬院所在的勝利公社,其實只是海濱大農村。
除了碼頭客運站這樣的交通樞紐管理得嚴格,其他地方基本沒人管。
公社領導對此樂見其成,在家屬院和碼頭之間的位置,劃撥了一條將近兩公里的碎石子馬路。并大方表示,這條路上沒什么機動車經過,大家可以隨便擺,地方不夠用的話還可以再加。
場地有了,擺攤家什都是現成的,所以沒過一個禮拜,碼頭附近就有個新市場開張了。
最初幾天,來擺攤的人并不多,只有之前在碼頭擺過攤的家屬積極響應了。
包括項大嫂和苗玉蘭。
苗玉蘭主要是來幫兒媳婦掌眼的,看看在這里賣什么比較合適。
結果來早市一看,只有零星二三十人在擺攤,看起來就沒啥人氣,比照著縣里的幾個著名大集,規模差遠了。
“你們這樣可不行,”苗玉蘭找到市場管理辦公室的管理員說,“只有這幾個人,你們連管理費都收不齊吧”
管理員不知這管閑事的老太太是什么來路的,但這話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每人每天才給兩毛錢攤位費,二十來個人,連六塊錢都沒有。
他甚至懷疑自己月底能否拿到工資。
“擺攤是自愿的,咱又不能逼著人家來擺攤。”
“咱們南灣縣的所有大集我都去過,在趕集這方面,我還是很有經驗的”苗玉蘭給管理員出謀劃策,“你不能讓大家擺得這么分散大家湊在一起,看起來才熱鬧也不要怕被別人搶生意,得讓大家都回各自的家屬院動員一下,多找點人來一起擺攤,有了規模,人家才愿意來這邊買東西呀”
隔壁一個小媳婦也說“小張管理員,你得跟碼頭那邊說說呀,幫咱們介紹點游客。現在來買東西的都是附近家屬院的居民,從碼頭下船的游客都不知道咱們這邊開早市和夜市了”
“對呀,哪怕在出口立個牌子呢,引點游客過來嘛。”幾個常年在碼頭擺攤的家屬說,“這地方的客流量比碼頭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