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個人理解吧。
他忍著困意繼續看下一道題制定人口政策,打一成語。
小學生的成語儲備有限,這道題還稍微結合了一些時事,兒子們不會做也很正常。
宋恂將答案“國計民生”寫在下面,就算對兩個小孩有個交代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宋恂不到六點就起了床,跟他一起的還有打著哈欠的雙胞胎。
“你倆起這么早干什么”
延安瞇著眼睛說“我們要去郵局寄信。”
“你倆留在家里睡覺,我幫你們寄出去。”
倆小孩覺得這樣似乎也可以,于是翻出昨晚熬夜寫好的十來個信封。
“怎么這么多”宋恂問。
“多寫幾封信可以提高我們的中獎概率”吉安將信遞給爸爸說,“除了我倆的名字,我們還用了你跟媽媽的,姥姥姥爺的,大舅大舅媽的”
他把全家每個人的名字都念叨一遍,然后補充說“一會兒我們要去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拜年,然后讓爺爺奶奶小姑小叔也每人寫一份答案寄去電視臺。”
“”宋恂失語片刻,“你們動員的人還挺多的”
“我們想要自動鉛筆呀”
宋恂心說,為了郵寄這些信件而購買的郵票也夠你倆買兩支自動鉛筆了。
不過,他也知道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
只當是花錢給兒子買一段有趣的童年回憶吧
項小羽在大年三十值了一個夜班,之后的幾天就清閑了下來,可以留在家里消停過年了。
而宋恂的一整個春節都不得閑,各種團拜會,慰問會接連不斷。
公司領導層幾乎每天都要去下屬各個工廠慰問值班工人。
宋恂過年這幾天的行程安排比平時還要忙碌。
項小羽原還打算帶孩子去剛開放的明泉山公園玩兩天,可惜這個計劃也因為宋恂的缺席而夭折了。
這天,宋恂的車剛開到家門口,便被聽到動靜的項小羽迎了出來。
“什么事這么高興”見她笑顏如花的樣子,宋恂也不禁露出一個笑。
“有個大喜事”項小羽拉著他進門,遞了兩份報紙過去,語氣里有難以抑制的興奮,“宋書記,你上報紙啦”
“上報紙也不至于讓你高興成這樣吧”宋恂隨手接過報紙笑道,“我之前已經上過好幾次報紙了。”
“這次不一樣以前是你的文章被發表在報紙上,這次是有記者專門寫文章報道你的事跡”項小羽點著文章標題說,“你自己看,標題里都帶著你的大名呢”
宋恂在兩個對蝦養殖基地呆了一天,還沒來得及看今天的報紙,此時回到家里才有空坐下來,將媳婦所說的報道從頭到尾認真一遍。
這篇文章的撰稿人就是在春節前采訪過他的童記者,整篇報道都是圍繞他在海浦漁業公司推動的配套改革展開的,宣揚的是改革創新精神。
省日報甚至將宋恂去年發表過的關于國營企業配套改革的文章找了出來,節選了其中的一部分,附在了童記者這篇人物專訪的后面。
雖然不在報紙的主要版面,但是省日報和海浦日報都刊登了同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