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齊教授去捐款,延安忙問“齊老師,現在亞運會的籌建資金還沒湊齊嘛我記得去年就說工程建設資金不足了,我們學校還組織過一次學生捐款呢”
他們兄弟倆去年捐了一百塊,父母的單位也組織過捐款,對此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嗐,差得遠呢”齊教授說,“聽說工程實際需要將近2225億,國家給撥7億,北京自籌65億,這才13億多,剩下的一半就得靠社會籌集了。王府井那邊的廣告牌上,亞運倒計時的數字每天都在變,眼瞅著只有五百來天就要開幕了,還有60的體育場館工作量沒完成呢聽著就讓人著急都是沒錢鬧的”
“嗯,小項他們那期節目不是已經說了嘛,”關老師嘆道,“每天需要工程款上百萬。我家老齊那點工資,連個零頭都算不上。但是集腋成裘,涓滴成海,不能讓那些唱反調的人看了笑話。”
因為龐大的建設資金,有些人已經發出詰難了,聲稱既然辦不起,當初就不應該申請,趁早別辦。
項小羽無所謂地笑笑“那些說風涼話的人都是瞎嚷嚷,什么也不懂。咱們國家搞捐款是很正常的,按照國際慣例,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一方面是由政府出一部分錢,另一方面還需要社會各界的贊助和支持。咱們國家不富裕,需要的是大家的鼎力支持,而不是潑冷水。”
雙胞胎兄弟在飯桌上聽大人們討論了一晚上的北京亞運會。
次日一早去胡同口的報攤上買了兩份報紙,專門查找關于亞運會的報道。
延安唰唰翻了半天,然后停下用胳膊肘捅了捅吉安,“大娃,你看這個裝飾布廠都快干不下去了,職工只能拿七成工資,人家廠里居然募集到一千多塊呢”
“嗯,不少了。”吉安整理著書包,將東西裝好便說,“走吧。”
“真去呀”延安放下報紙,戴好帽子問,“你知道地方嗎”
“齊教授說在長安街上的石碑胡同里,咱們到那邊一打聽就知道了。”
兄弟倆帶好東西出門,沿著長安街邊看熱鬧邊溜達,磨磨蹭蹭一上午,總算在午飯前找到了亞運會組委會的辦公地點。
來捐款的人還挺多,大家似乎都是看到了最近的新聞才跑來的。
兄弟倆排在隊伍后面,輪到他們的時候,吉安將背包里的牛皮信封遞給工作人員。
“阿姨,我們是來給亞運捐款的”
接待人員非常客氣,請他們在對面坐下,問清楚他們的基本信息,便將錢倒出來清點。
這種信封他們見過不少,都是學生們一分一毛攢下來的毛票。
然而,這次的信封卻不太一樣,竟然是兩沓大團結
“兩位同學,首先要感謝你們對北京亞運會的支持,”女工作人員十分客氣,“但是你們帶來這么多錢,家長知道嗎”
吉安說“家長不知道,我們是臨時決定來捐款的。這一千五百塊是我們自己的錢,您放心收著吧,家長不會管的。”
“對,我們前段時間剛賣了一個小發明,這一千五百塊是轉讓費。”延安將兩沓大團結推過去說,“家長不會不同意的,我媽昨天還在家里說過要支持亞運會建設呢,您放心收著吧。”
來捐款的都是普通市民和中小學生,學生大多只能捐幾毛幾塊的零花錢,成年人多數像齊教授那樣,捐一個月的工資。
以雙胞胎的年齡,一次性捐出一千五,絕對不是小數目了。
工作人員將款項清點清楚以后,當場就給他們寫了兩張亞運捐款的榮譽證明書。
整個捐款過程很簡單,兄弟倆拿到證書便起身離開了。
只不過,他們剛出門,就被在辦公室蹲點的記者攔了下來,記者同志打算對捐出上千元巨款的雙胞胎兄弟做個采訪。
“阿姨,您采訪別人吧,我們還著急回家呢”吉安擺手謝絕。
他倆明天就要回海浦開學了,下午還得回去收拾行李。
“我只簡單問你們兩句,”女記者跟出來,“你們是哪所中學的學生怎么會想到捐出這么多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