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主任,食品廠的技術員一直沒到位,所以你之前交給我的那幾罐進口罐頭,還沒打開呢。不過,這些日子我抽空去了縣里的水產市場和市里最大的南陽菜市場調研,蟹罐頭和魚罐頭確實屬于稀缺商品,供不應求。另外,其實散裝烤魚片的行情也不錯。”
“我之前考慮得確實不太全面,請零工日結工資的做法不太妥當。要不咱們還是請臨時工吧,”李英英分析道,“海蟹能大批量供應的時候,讓大家加工蟹醬和蟹罐頭。其余時間,可以用這條生產線加工魚罐頭,其余的婦女手工制作烤魚片。”
賈紅梅是跟著宋恂去過省出口公司的,知道他們這種自制烤魚片的品質與人家出口商品不能比。
不過,如果是賣去縣里或市里,其實他們這種烤魚片還是很受歡迎的,物美價廉。
“小宋主任,我覺得可以考慮常年從村里收購烤魚片,這東西村里的婦女幾乎人人會做。咱們將原料魚的種類定下來,讓大家都制作這種烤魚片,最后由咱們加工廠統一收購包裝。通過漁業公司的渠道銷往縣里和市里,不但給公司尋到一個新產品,也能讓村里的婦女們搞些副業,賺點零花錢。”
聽了她的話,大家都放下手頭的工作,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開辦工廠的事,大家雖然關心,但是關注程度實在有限。
頂多就是在又聽到什么好消息時,隨著大家一起拍手鼓掌。
但是這個制作烤魚片的思路,就不一樣了。
這幾乎關系到全隊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
他們在大瓦房工作沒有時間,但家里的親戚朋友可以制作烤魚片賺外快呀。
杜三泰對這事很積極,他媳婦的烤魚片做得也很好,他建議道“不但得統一原料魚的品種,還得統一調味,統一火候。不然都是咱們廠賣出去的產品,口味上卻有很大差異,很影響咱們的口碑。”
“從社員手里收購烤魚片的提議很好,確實能節約人力成本。但是,”李英英不贊同道,“隊里這么多戶人家,咱們怎么保證食品安全問題只要有一戶人家的烤魚片出現了質量問題,就是咱們加工廠的責任。”
項小羽舉手“我上次去正陽廠參觀的時候,聽秦主任介紹,他們廠里有很多抽樣員和質檢員,專門把控產品質量問題的。不然,咱們也請幾個質檢員吧。產品合不合格不得由人家專業人事說得算嘛”
意見出現了分歧。
大家都看向宋恂,想讓他做個決定。
“臨時工還是要請的,該請多少請多少,不用考慮淡季時臨時工的安置問題。咱們單位發展到今天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有時候走著走著機會就來了。距離冬天還有好幾個月,咱們先集中力量利用好今年的這個螃蟹旺季,多生產一些蟹醬和蟹罐頭。”
宋恂看向眼巴巴瞅著自己的幾個本地社員,想了想又說“質檢員是必須要請的,哪怕沒有烤魚片這碼事,給出口公司的蟹醬也需要咱們內部的質檢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有什么問題,咱們內部先及時糾正,否則進口國檢疫檢驗那一關很難通過。”
“那烤魚片的事呢”杜三泰趕忙問。
宋恂點頭說“質檢員到崗以后,就可以按照老杜的說法,讓社員們制作一批統一標準的烤魚片。咱們先從隊里收購一批試試,如果市場反饋好,咱們再做長期的打算也不遲。”
大瓦房里的七八個人,莫名其妙地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小會,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正討論的熱火朝天呢,辦公桌上的電話機就響了。
聽到鈴聲,項小羽條件反射地拿起聽筒。
自報家門以后,沖著聽筒里“嗯嗯”“好的好的”幾句以后,就放下了電話。
回過頭便快速精準地捕捉到宋恂地視線,兩人眼神交匯,項小羽牽動唇角,擠出一個假笑“宋主任,聽說你要跟縣制衣廠的女工們相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