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公社苗書記,宋恂順勢問“海帶養殖場的選址什么時候能定下來我們瑤水被選中的可能性大不大”
“那是生產隊的事,讓大隊干部操心去。你將自己的正事管好就行了。對了,”尹瓊華又翻了翻筆記本說,“省漁那邊的船員培訓班下個月就開課,你不是想送幾個船員過去培訓嗎可以回去準備一下了。”
宋恂心里一喜,忙問“這個培訓班對船員有什么要求”
“嚴格地講,人家這是從船員中選拔船長的培訓班。去培訓的船員都是有些漁輪工作經驗的。”尹瓊華對瑤水支公司那些船員的情況不太看好,搖頭道,“將一點基礎也沒有的船員送去省城,就是去湊數的,沒幾天就得被淘汰回來。”
“那淘汰之前,總會有船員技能方面的培訓吧”宋恂問。
“這個肯定有。”
“有培訓就行。我也不要求他們人人當船長,能學到一些船員的基本操作就行了。”宋恂對漁輪的興趣明顯比加工廠更大,喜道,“要是能把他們送去省城培訓,我這邊就立馬跟省食品出口公司談買漁輪的事,他們對那五對機帆船的漁獲量也不滿足呢”
尹瓊華對他這種充滿干勁的狀態很欣賞,揮手說“那你就趕緊回去安排吧,月初就把船員的名單交給我。”
宋恂正要告辭,卻又想起一件事,重新坐回來問“主任,公社婦聯組織女子三八號船隊的事,你知道吧”
“嗯。”婦女主任還為了這件事親自上門跟她請教過。
“我們生產隊有幾個女社員一直想要組建女子船隊,就等著這樣的培訓機會呢”宋恂問,“咱們能不能跟公社婦聯搞個合作,吸納一批女子船隊的船員去培訓要是全國第一支女子船隊的船長和船員是從咱們省漁走出來的,那不是更有宣傳意義嘛”
之前招新船員的時候,他原本是想給女社員留幾個名額的,但是女船員還不具備出海捕撈的能力,而支公司又著急完成生產任務,便只能作罷了。
尹主任擰眉沉吟片刻說“這件事還得跟總公司和公社婦聯協商,你先回去等我通知吧。”
從公社回來,宋恂與李英英交代了試車儀式將要隆重舉辦的事,讓她抓緊時間培訓女工,生產線調試好以后,盡快讓大家熟悉自己的工作內容。
聽說不但有縣分公司的領導會出席,還有報社記者來采訪,李英英精神一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盡快投產。
這會兒也顧不上往宋恂身邊湊了,夾著筆記本又跑回了車間。
宋恂找到負責船員事務的杜三泰問“今天船隊出海了嗎”
“沒有,今天是船只集體大檢修的日子,正排隊讓隊里的修船作坊檢修呢”
漁業大隊在這一點做得很好,所有船只基本可以保證小修不出隊,大修不出鄉。
宋恂將省漁組織船員培訓班的事告訴了他,“你幫我整理一份船員名單,主要是高中和初中學歷的。包括他們上學時擅長的科目,出海工作年頭數,有擅長物理和數學的船員著重標記出來。”
杜三泰對船員的情況還是很熟悉的,工作做得也很細,聽了宋恂的要求,便從辦公桌上的一堆文件里找出了一個大本子。
“咱們招工的時候,都做過統計。”杜三泰在手指上沾了些唾沫就開始唰唰地翻本子,“高中學歷的全是知青,有五個人。其中周衛國和薛適是讀理科的,擅長數學和物理,其他人都是文科。不過,這些都是他們自己說的,具體學的咋樣,咱也不清楚。”
宋恂在自己的本子上記了幾筆。
“初中生有十二個,其中有兩個是咱們支公司的第一批船員,年紀都不大,不到三十歲。這些人出海的年頭長,能寫會算,但是太難的知識就別指望他們了。”杜三泰指著幾個人的名字說,“他們上學那會兒,正是公社和縣里最亂的時候,整天鬧革命不上課,據說都沒學到啥有用的,跟小學文化的也沒什么區別。”
“”宋恂愁道,“看來只有幾個知青能勉強用一用了。”
項小羽從書本里抬起頭來,提醒“宋主任,用知青可以,但不能全用知青。萬一知青回了城,咱們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花錢花時間培養了。”
最近兩年每個公社都有一兩個知青回城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