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跨上自行車,宋恂莫名其妙地笑了一下,“誰跟你說我不喜歡她”
李英英“”
宋恂不再耽擱時間,與對方點頭告辭,便騎著車離開了。
怔怔地望著他逐漸消失的背影,李英英心底蔓延著一種希望幻滅的無措和荒唐。
她當初是為了什么來瑤水插隊的
這就是她等了四年的結果
宋恂顧不上李英英的糾結,年前的這幾天其他單位都發年貨等著過年了,而工業辦卻突然忙了起來。
劉二喜果然是個能干人,正式走馬上任以后,很快就將建筑營造廠的攤子支了起來。
他本就是從生產隊走出去的,人緣好又有本家兄弟幫襯,只用兩天的時間,就將公社新建營造廠的與眾不同之處宣揚了出去。
十年前那幫子與他一起從城里返鄉的老伙計,又被他重新召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七匠”齊全且包含雜工學徒工在內的四十多人的建筑隊伍。
只這一支隊伍,就可以承接縣制衣廠其中一個廠房的擴建任務了。
劉二喜一大早就跑來了生產組的辦公室,與眾人熟稔地打過招呼,便拖過一把椅子坐在了宋恂跟前。
“劉廠長,你這個大忙人怎么總往我們工業辦跑很多事情能自己做主,你就自己做主吧,不用非得來工業辦請示匯報。”宋恂真是對這套早請示晚匯報犯怵。
若是讓他養成了習慣,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跑來匯報一通,那自己就什么也不用干了。
“這次真的有正事”劉二喜眉開眼笑道,“我親自去各生產隊邀請那些老手藝人出山,磨破了嘴皮子才將人請了過來。他們之前也都是有自己的建筑隊的,手底下能人不少。”
“這么快就湊夠一百人了”宋恂笑問。
“嗐,甭說一百人,只要有工程,兩百人都不在話下。”劉二喜翹著二郎腿,夸下海口。
“那你這次是為了什么事來的”
劉二喜放下腿,不好意思道“這事吧,也怪我,大家給我面子,沒怎么提條件就加入了咱們營造廠,所以我一時意氣用事,許出去了好多正式工的名額。宋組長,你看咱們正式工的名額能不能再加一點”
公社一直讓他將正式工名額控制在總人數的20,但是他現在最起碼已經許出去50個名額了。
宋恂苦笑“這20個名額,還是我從苗書記那里磨來的,再多就真的沒有了。現在從上到下都在縮減商品糧人口,這十來年很多單位都使用臨時工,你本身也是經歷過的,應該很清楚才是。”
“那可咋辦都已經許出去50個名額了”劉二喜直撓頭。
鄭孝娘替領導唱起了白臉,哼笑道“劉廠長,你這隨口一許就多許出去30個正式工名額,要是每個廠長都這么干,我們工業辦不得被逼得去上吊啊”
劉二喜也知道正式工的名額金貴,別說三十個了,多要三個都費勁,但是事情總得想個妥當法子呀。
宋恂將辦工桌上的一份文件遞給他,“這是縣革委會生產指揮組剛發下來的,要求各單位開啟今年的技術工人等級評定。營造廠不如就趁著這股東風,根據上級的要求,給技術工人定個級,符合五級以上標準的就能聘為正式工,不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此后每年的評級中重新核定等級,一旦有了正式工名額,就優先給他們轉正。而且這樣也符合技術等級,工資等級和工作物等級三者一致的原則,以后發工資的時候,也方便定級。”
劉二喜怏怏道“只能暫時這樣了,回頭我跟大家解釋解釋去。”
從朱巧珍那里拿了一份復寫件塞進包里,臨走前他又提起了另一件事“建筑隊已經拉起來了,施工設備也準備了一些,大家就等著年后開工了。但是縣制衣廠的項目還沒攥在手里,我心里總是沒著沒落的。宋組長,我跟制衣廠的人沒怎么打過交道,要不你在幫忙問問招標的具體細節”
這是正事,宋恂痛快答應“我下午正好要去縣里開會,順便去縣制衣廠問問。”
送走了劉二喜,宋恂正準備收拾東西去縣里開會,卻突然收到了行政辦公室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