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書記是農村出身本土干部,向來重視農業漁業發展,當初開辦機械廠時,給機械廠定位就是支農廠,走工業支援農業路子。
那會兒中央提出了一個農機方面方針農業機械制造以地方為主,農業機械產品以中小為主,農業機械購置以集體為主。
他們機械廠就是響應這個號召,應運而生。
除了生產農具,就是維修柴油機、打谷機之類農機,完全為農業服務。
宋恂也了解一些他們廠建設背景,又聽對方詳細講了廠里生產情況后,便有些為難道“劉廠長,你們廠既然是支農廠,你就安心繼續支農好了,大家都理解你們情況,公社領導也沒對你們產值有過多要求。”
年初那會兒,在全公社抓革命、促生產經驗交流會上,苗書記恨不得把所有企業都提溜出來批評一通,卻唯獨對機械廠格外寬容。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機械廠很輕易地就被一帶而過了。
“我也不是非要跟人家比個增速,比個產值什么。”劉海濤嘆道,“咱們這邊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是很高,我們業務也總是不溫不火。年初生產那些農具,至今還在倉庫里堆著呢。按照往年經驗,這些農具已經夠我們賣一年了。如果再讓工人們生產農具,只會越壓越多。所以,我想找找別項目,既不耽誤服務農業,也能給廠里增加些收入。”
工人們還得領工資,廠里根本不敢停工,但是團結公社附近農具市場基本已經飽和了,之后生產出產品,八成也是要堆積在倉庫里。
“哦,那你們廠有什么想法”宋恂耐心聽他講完,感覺對方像是有備而來。
“你之前不是給了我們電驢子制作圖紙嘛,我們廠最近又增設了一個給人改裝電驢子項目。除了發動機是從縣里買,其他配件我們廠里都能生產。有了你這輛電驢子當招牌,最近來改裝自行車人還挺多。”
宋恂頷首“這不是挺好嗎那你們就繼續干吧。”
“從改裝電驢子這個項目上,我們廠同志也受到了些啟發。”劉海濤湊過來問,“宋組長,你說我們廠在農閑時候,幫其他單位加工零配件怎么樣”
“你聯系到加工業務了”
劉海濤訕訕一笑“就是因為沒有業務,才來工業辦嘛。你不是還兼任工業辦情報組長嘛,我就想來問問情報組有啥情報沒有。”
宋恂“這主意不會是劉二喜給你出吧”
“哈哈,他說工業辦有我們機械廠情報。”
“確實有,不過是科技創新方面情報,你們要是能轉型從維修變成生產農用機械,這些資料應該能用得上。”宋恂喊來情報組于元軍,將最新農機情報交給劉廠長一份。
“至于給其他工廠代加工零部件業務,我這邊暫時沒有。你們也別總是把眼光放在公社這一畝三分地里,縣里或者其他公社業務也可以讓你們供銷人員出去跑一跑。要是廠里缺少這方面人手,你可以到王組長那邊申請一下。前兩個月漁業公司解散以后,留下了好幾個供銷方面人才,你現在去申請,或許能爭取到一兩個。”
送走了劉廠長,于元軍與宋恂感嘆“大家對情報組好像有什么誤解,經常把咱們當成供銷科使喚,還以為情報組是給他們聯系業務。”
“所以,你得趕緊發揮優勢,做好情報組對企業服務工作,要是哪個廠因為你情報,產值翻倍了,咱們情報組名聲也就打出去了。”
于元軍是公社里少有機械專業中專生,他當初將人要過來,就是為公社機械廠和漁輪修造廠搜集情報,籌劃轉型。
機械廠轉型事還需要得到公社領導首肯,宋恂只能暫時將其放到一邊。
在忙碌其他工作同時,抽空收拾新房,準備結婚事宜。
大姨回省城以后,宋恂要在瑤水村扎根兒結婚消息,也被她一并宣揚了出去。
這兩天他在公社接到了不少來自省城電話和電報。
不過,讓他比較意外是,他大哥宋愷居然會因為他結婚事,親自來了一趟瑤水村。
當時宋恂剛在老丈人家吃過晚飯回來,推開籬笆門,就見村里老光棍金有福帶著一個穿軍裝中年男人站在他家院子門口往里面張望。
宋恂迎過去,借著院子里光亮仔細辨認,才認出那人是他大哥宋愷。
“大哥,你怎么過來了”宋恂趕緊將院門打開,將人讓進來。
最近半年,宋愷外形變化挺大,原本挺有福相圓下巴變尖了,面色也憔悴了許多,三十來歲人,瞧著像四十多。
“我聽大姨說,你下個禮拜就要結婚了,我正好來這邊軍工出差,順路過來看看你。”
宋愷不管繼母叫媽,卻跟著宋恂兄妹喚孟淑君為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