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利民正背著手在辦公室里轉悠,見他進門就揮揮手讓他自己找地方坐。
張副主任和工業辦財務組的李組長已經在各自的位置坐好了。
“嗐,不知道算不算喜事啊”苗利民唇角的笑意藏也藏不住,“你出的那個主意真不錯服裝公司剛剛給了回信同意在南灣縣和岳東縣建廠”
“這是好事啊”怎么還不知道算不算喜事呢。
宋恂心想,能這么快給出回信,應該還是與前段時間社隊企業辦公室的調研組有些關系的。
他和苗書記先后給調研組的人介紹了聯營辦廠的方案,這種聯營的方式,對于社隊企業來說可以算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了。
市服裝公司是國有企業,社隊辦的服裝廠卻是集體企業。
國企和集體企業聯營的模式,目前在各地都很少見,尚處于探索階段,如果這次合作能夠取得成功,也能給社隊企業的發展,開辟一個新思路。
果然,只聽苗書記繼續道“地區革委會想選擇咱們南灣縣當試點,試驗這種不同所有制企業聯營的可行性。市服裝公司那邊接受了上級的提議,但是不同意將工廠一分為六,他們認為這樣過于分散,不便于總公司管理。最多只能建四個分廠,南灣和岳東各設兩廠。”
宋恂忙問“縣里把哪個公社拿下了”
“哪個也沒拿下”苗利民憋屈道,“這個工廠不在縣城,馮主任這回一分錢都不肯出他已經放話了,咱們三個公社,哪個公社能拿得出建廠的資金,就把工廠放在哪里”
財務組的李云松搖頭“六個廠變四個廠,平均每個廠的鋪底資金最起碼得要一百五十萬。咱們公社去年的工業總產值還不到七十萬”
“要是將今年上半年的錢先拿出來一些呢”張副主任問。
“資金都壓在倉庫的存貨和購買原材料上了,織襪廠的貨款回籠沒那么快。”李云松嘆氣。
宋恂覷著苗書記的眼色,嘗試著開口“苗書記,這個建分廠的機會實在是難得,要不咱們從漁業和農業那邊撥點錢過來等分廠正式投產以后,不出半年就能把窟窿堵上。”
苗利民擰著眉頭沒說話,但張副主任替他說了。
“咱們的農業機械化程度一直不太高,生產隊里機械設備很少,所以今年公社出資訂購了四十八臺手扶拖拉機,分給每個生產隊四臺。等社員們從機械化上嘗到了甜頭,也就舍得自己購買機械設備了。”
宋恂沉默。
這確實是正事。
春種那會兒他跟著社員們下地干了半個多月的活,深知純體力勞動的辛苦,給生產隊配備拖拉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四十八臺拖拉機所花費的可不是小數目,公社已經花了這筆錢,再想拿出建分廠的錢就更不容易了。
“苗書記,要不咱們跟信用合作社貸點款子”李云松常年搞財務工作,多少知道點信用社的底細。
信用社在公社的地界上,就得聽公社領導的。
之前公社里也偶爾會用信用社的錢周轉一下。
苗利民坐到辦公桌后面說“之前那六分之一廠的一百萬鋪底資金里,其中一半都得靠信用社貸款”
也就是說,信用社已經貸無可貸了。
幾個人坐在辦公室里面面相覷。
還有五十萬的資金缺口,這五十萬從哪來
宋恂沉吟片刻說“反正這個廠也不是馬上就能建起來的,現在不是從上到下都在搞學習會嘛,我打電話問過服裝公司供銷科的同志了,他們也在弄這個,一時半會兒肯定也抽不出手來建分廠。建廠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么大的廠,等到廠房設備人員到齊,少說也得是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