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天前,市綜合公司的業務科就收到了來自團結公社的這封掛號信。
陳科長對著那份設立農機供銷門市部的申請仔細翻看兩遍后,就暫時將其壓在了抽屜里。
直到今天在報紙上看到那封感謝信,他才重新將那份申請找出來,連帶著報紙一起送給了楊主任的秘書。
果然不出他所料,還沒到午休時間,楊主任就將他叫去了辦公室。
他進門的時候,計劃科的劉科長已經到了。
楊主任還在翻閱那份報紙,聽到聲音便頭也不抬地問“今天的晚報上有一封寫給農機商店的感謝信,你們看了嗎”
“看了,報紙就是我送過來的。”陳科長接話。
“這封信寫得很真實,沒有官話套話,言語樸實懇切,甚至還能在其中找出幾個錯別字,但是看得出來,這位生產隊長說的就是心里話,人家是發自內心的感謝農機商店。”楊主任抬起頭來,臉上的笑容愈加明顯,“這就說明,當初我們公司走城鄉互助,工農聯盟的路子是正確的全心全意為農業機械化服務,切實為廣大貧下中農服務,總有一天會得到群眾的好評”
楊主任頗覺揚眉吐氣。
此前,市綜合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五金交電,日用雜品,炊事用具,針棉制品等百貨。
并不包括農機及其零部件。
而市農機商店是她當初為了響應“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指示,重點扶持上馬的。
不過,農機商店在市里的地位其實是比較尷尬的。
店址設在城市,但服務對象卻是農村的農民,城市居民很少有人了解農機商店。即便是從商店門口經過,也不會過多關注。
省市的報社,也很少將目光放在農機商店上面。
這兩年農機商店雖然得到過上級領導的嘉獎,但更像是個鼓勵獎。在她心里,甚至還不比這份來自老鄉的感謝信更有分量。
有了貧下中農的認可和支持,他們公司可以在農機商店方面再做做文章。
“主任,團結公社的那份申請你看了吧”陳科長問。
“嗯,你們是怎么想的在團結公社設立門市部可行么”
計劃科的劉科長搖頭說“南灣縣已經有一個代銷點了,經營狀況并不理想,這兩年幾乎年年要公司給他們補貼。”
“那是因為縣一級的代銷點都有的通病,零部件型號不齊全。”陳科長反駁。
“老陳,你傾向于在那邊建立門市部”楊主任問。
陳科長“嗯”了一聲,將桌面上那份申請拿過來,唰唰往后翻了幾頁,示意二人去看。
“團結公社將他們申請門市部的理由和條件寫得很充分。”他介紹道,“他們今年由公社出面購買了不少機械設備,在南灣縣算是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的公社。”
“全公社包括農機站的機械,共有大中型拖拉機18臺,手扶拖拉機102臺,旋耕機26臺,機引耙12臺,雙輪雙鏵犁20臺,另外脫粒機打谷機等機械設備也很多,基本每個生產隊都有23臺。以他們的機械化程度來看,設立一個門市部是可行的。”
劉科長翻看著申請書說“雖然他們的機械設備不少,但這份申請書上說的是開設一件與市農機商店規模差不多的門市部。這不是天方夜譚嘛市商店里光是產品種類就有五千多種,他們那么小的一個公社,根本就支撐不起這么大的門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