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弟妹來了瑤水大隊以后,宋恂夫妻每晚的二人自習,變成了四人自習。
書房里的寫字臺足夠大,宋恂在自己對面為他們加了兩把椅子。
他們白天在家做什么,宋恂并不干涉,但是每天晚上會像個班主任似的,督促他們完成寒假作業。
畢竟是在二哥的地盤上,宋恒宋悅這對兄妹還算聽話,非常識時務地讓干啥就干啥。
再說他們白天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隊里瘋玩,玩膩了寫個作業調劑一下也不錯。
相比于宋恒兄妹,項小羽現在反而更不適應每天晚上的自習了。
她在椅子上根本就坐不住。
肚子上面像是扣了一口鍋,時不時就要調整一下坐姿,或者站起來走走。
這會兒在椅子上坐累了,她就站起身,拿過毛線筐里的毛褲織兩針。瞥見宋恂手里的筆記本,不由問“你看的這是誰的筆記字寫得真好看。”
“在劉煥陽婚禮上認識的一位老同志的。”說到這里,宋恂放下手中的筆記本問,“你知道劉煥陽的姥爺姓什么嗎現在在哪里工作”
“不知道。”項小羽搖頭,“方芳沒說過姓什么,不過好像已經不工作了,在干校學習呢。”
宋悅不禁抬頭望過去,爸爸去了農場以后,她對這些詞都很敏感。
見項小羽似乎真的以為去干校就是學習的,她瞅一眼二哥平靜的臉色,又一聲不吭地重新埋頭寫作業了。
宋恂心想,干校與老宋所在農場的性質差不多,輕易出不來,更不可能在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
將筆記本借回來以后,他在返程的公共汽車上就粗略翻看了一遍。
這本筆記應該是當年定山縣委某位領導的工作筆記,十分詳盡地記錄了為一個工農業都很落后的貧困縣,制定發展方針的全過程。
就連班子會議上每位領導的發言,也按照姓氏做了簡單的記錄。
通過這些記錄,宋恂很輕易就能捋清定山縣早年的發展思路。
項小羽讓宋恒站起身,將織得差不多的毛褲在他的大長腿上比量半天,感覺長度差不多了,便開始收針。
她這小叔子個子竄得快,去年的新毛褲,今年穿著就露腳踝了,項小羽注意到以后,便用同色的毛線幫他加長了一截。
長嫂當得有模有樣。
她一面給毛褲收針,一面問宋恂“他怎么會有這種筆記”
“不知道,要么是他自己的,要么是他從哪里搜集來的。”
更可能是老袁自己的筆記。
估計也是因為某些原因被“靠邊站”了,才在圖書館當個圖書管理員。
“人家怎么會把這么寶貴的資料送給你”按照他的意思,兩人剛認識不久。
“我用照相機跟他換的。”宋恂翻著泛黃的紙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