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百一十三戶報名的人,在馬得福的安排下,乘坐客車移民來到金灘村。
不過,馬得福也發現了。
這些新來的吊莊戶,不像之前來得移民,拉家帶口,帶著農具,帶著口糧,帶著牲口,把半個家當都搬來了。一看就是要在這兒扎下根來,艱苦奮斗,真把這兒當成家的。
新來得這些吊莊戶,則很多都是一個人,身上只扛著被窩卷。沒帶農具,沒帶牲口
馬得福猜測,他們可能是領到錢之后,就準備跑路。
一則玉泉營、金灘村移民吊莊區現在的條件是很艱苦。村民們大多都沒房子住,還是住在地窩子里,根本不像個家的樣子。不像苦水村、涌泉村,起碼還有個房子住。
二則故土難離。再窮的地方,住慣了也很難離開。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劇中,玉泉營、金灘村在二零零一年時,已經建設的非常漂亮,但涌泉村的村民,卻還是舍不得離開,就是這個心理。
可他們要真是這么做,那可真就把人活埋咧。
去年,涌泉村吊莊移民,一天之內跑了七個。張新成主任就被縣長訓得跟孫子一樣,這要是一百多戶全跑了,那縣長還不活剝他的皮啊
馬得福又開始頭痛了。
移民到了玉泉營后,馬得福一邊讓大伙兒先吃飯,一邊趕緊找張新成主任匯報。
張新成主任也沒想到,金錢的誘惑力這么大。
三百元錢,就吸引來這么多人,可一下子把他們的難題都解了。
金灘村就是因為一直不夠六十戶,所以變電所就是不給通電,害得村民們都過著解放前的生活,連打水都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安永福同志還真是幫了咱們大忙咧。”張新成笑道,“可見錢還真是個好東西。”
“主任,先別急著高興,額還有下情匯報。”馬得福隨即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匯報了一遍。
張新成一聽,果然笑不出來了。
移民吊裝,是希望來得人能夠扎根于此,開荒拓土,把這兒建成塞上江南。但如果領了錢就走,那可就太不對了。
“主任,咋辦捏”馬得福請教道。
“這樣,趁他們吃飯的功夫,你趕緊回趟金灘村,跟安永福同志商量哈,三百元錢獎勵不要一次發放,最好是分多批依次發放。”張新成想了想道,“額在這里也把好關,優先登記那些拖家帶口的,帶著家當的,誠心來移民的。”
馬得福點了點頭,馬上騎車奔金灘村。
“修剪蘋果樹時要記住,先將枯萎枝條剪去,沒有徹底枯萎的枝條也一并去掉。記住,千萬不要心疼,有舍才能有得。”
馬得福趕到果園的時候,項南正在給大家講課。
馬得寶、李尕娃、李水旺、安永壽、安永康、李楊三等,大批人正跟著他身邊聽課。
“安同志”馬得福跑了過來。
“好,你們先去試試”項南沖眾人點了點頭,隨后笑著迎向馬得福,“怎么樣,馬同志,人都來了吧”
“來是來咧,就是出了點問題。”馬得福將情況匯報了一遍。
項南聽罷,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