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時,六公主和七阿哥的養母終是定下來了。
皇后將六公主留在身邊養著,七阿哥是由武貴人養著,不,現在或許可以叫做寧嬪了。
寧嬪是皇上在潛邸之時資歷最深的侍妾之一,跟在皇后娘娘身邊已經許久了,方方面面都不比其他妃嬪差,唯一敗就敗在沒有子嗣這一點,不然也不會只是一個貴人的位份,畢竟當今皇上給分位是完全按照祖宗家法來的,寬松不得。
后宮嬪妃要是升位一靠子嗣,二靠家世,要不就是靠資歷。
相比于后院其他侍妾,武氏初為貴人位還是多虧了自己熬得久的資歷,想要更上一層提為嬪位,就得要有所出了,要不就是于皇子公主而言,有養育之功。
四嬪爭七阿哥的歸屬爭的激烈,幾番決定不下,皇后便看中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老人武氏,讓其撫養七阿哥。
盡管其他嬪位再如何不忿,也阻止不了武氏的上位,畢竟先頭就有定嬪薩克達氏的例子,武氏做第二個薩克達氏也正常。
而皇后娘娘無非是被嫡公主勸的動心了,說是額娘多出一個妹妹來養,平日里也能和貴妃娘娘有說不完的育兒經,再加上六公主也算乖巧可愛,就是身體弱了一點,細細養著也好,充做平時打發無聊日子的慰籍,就當了六公主的養母。
至于為什么不撫養七阿哥,還是因為皇后的身份是中宮之主,一舉一動都被外人揣測著,若是皇后底下突然多出一個養子,是算作半個嫡子,還是普通的皇子阿哥,這些都很難言說。
況且皇上那般重視大阿哥,大阿哥于諸子之中排行最先,又已成人有子嗣,還是龍鳳胎之一,可謂是身份貴重,是擇嗣最好的人選,早就被皇上暗地里當做繼承人培養了。
雖然明面上沒有立為太子,但皇上的確是處處為大阿哥考慮好了,大阿哥的嫡福晉就是身份顯重,家世遠超其他阿哥嫡福晉,還是滿洲大姓鈕祜祿氏,這是第一助力,第二便是讓大阿哥去了朝廷各部處著差事,方方面面意為見長知識,也能與朝廷各臣相交。
就這方面而言,皇上是不會同意皇后多個養子的。
再說了,皇后的侄女烏拉那拉氏早就生下了大阿哥的第四子永珠,有烏拉那拉氏血脈的孫兒在,早就不用皇后費心養個阿哥以保全家族繁榮之事。
養公主和養阿哥終究是不同的。
至此,敦肅貴妃留下來的兒女倒是有了一個妥善的處置。
雍正三年初,年羹堯為人驕縱傲慢,自恃功高,常常以下犯上,又結黨營私、貪斂財富,皇上多次勸誡警告,都還不知悔改,將皇上待他的君臣之情都耗費而空,終于在年初之時就落得一個“賜獄中自裁”的結果。
一時鼎盛的年家倏忽就落敗了,年羹堯其父兄被奪官,諸子被流放,年家女兒紛紛被退親,朝廷重臣、皇親貴族生怕與年家有一絲牽扯,紛紛與年家斷了關系,曾經坐擁從龍之功的年家守不住這份功德,終究沒了好下場。
就算宮里面有年家血脈的阿哥公主在,畢竟年幼,也保全不了年家。
年羹堯此事暫且震懾了朝廷重臣,皇上也于此時下達圣旨收養皇室宗親格格充做公主,以慰膝下子嗣空虛之說。
這話明擺著是這么說,實質上皇上不過是為了撫蒙做準備,皇上的親生女兒還有兩個未出嫁,可皇上舍不得女兒,就只能從皇室宗親里收養女兒當作親女撫蒙。
收養過來的女兒有和碩理親王、廢太子庶出女六格格宣蘭,和碩怡親王嫡出女四格格端月,以及和碩莊親王允祿嫡出長女大格格嫻舒。
宮里公主的序齒也重新排序了,其中和碩理親王、廢太子六格格宣蘭為五公主,和碩莊親王允祿大格格嫻舒為七公主,和碩怡親王四格格端月為八公主,塔娜原先在五公主的排位轉眼變成了六公主,布耶楚克也由原先的六公主變為九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