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還在募集期,哈佛的教授們對基金的投資策略有了新思路,想請劉嘉去一趟談談,他們有一套詳細的數據論證的資料,想給劉嘉展示。
劉嘉很愁,她根本就看不懂。
但是又不想讓教授們覺得她不懂,可以隨便忽悠。
也不想讓教授們覺得她對這事完全不上心,從而他們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無效會議,就這樣誕生了。
劉嘉拖著懂行的顧宗華前往波士頓的哈佛大學,教授們的態度非常端正,資料充足、論證嚴謹。
那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就是劉嘉越聽越困。
主要提問工作都交給顧宗華來處理,劉嘉故作高深地坐在一邊就行。
終于雙方達成一致,艱難的經濟學課程告一段落。
“有想去的地方嗎”顧宗華問道。
劉嘉搓了搓手“走,我們去找妹子”
哈佛大學很早就開放了男女同校,但是學校里的女生還是特別少,能看見幾個簡直就是好像在冰天雪地里看見了一朵牡丹花。
此時會把女兒供到大學,而且還是教育質量如此強悍的哈佛的家庭,都是極有遠見,且非富即貴的,女學生們的衣品就算拿到巴黎街頭,也不落伍。
劉嘉和顧宗華兩個中國人的臉在哈佛學院里也特別的扎眼,劉嘉在看別人,別人也在看她。
有幾個學生看著他倆,嘀嘀咕咕地討論了幾句,其中一人上前,問“你們也是地學系的嗎”
“不,我們是來跟金融系教授談事情的。”
那幾個學生的表情,肉眼可見的黯淡下來“真可惜。”
“地學系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劉嘉十分好奇。
一個路過的學生大聲嘲笑“他們就是想問你們借筆記,哈哈哈。”
“哈佛的學生也要找別人的筆記嗎”在劉嘉心中,哈佛的學生應該個個牛逼閃閃,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人中龍鳳,自律性特別強,一個人就能搞定所有。
“多學習學習,借鑒不同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前年來的中國人做的筆記就啟發了很多人的新思路。”
劉嘉好奇“中國人,誰呀”
前年,應該不是庚子賠款的留學生,現在已經有中國人來哈佛留學了
在學生們艱難的發音里,劉嘉領悟到這位留學生叫“可珍珠”。
“我知道賽珍珠,不知道可珍珠。”劉嘉認真的想了想,按美國人的習慣,此人大概叫“珠可珍”。
珠可珍
竺可楨
“哦哦哦,我認識”劉嘉激動起來。
“他是干什么的”顧宗華沒聽過這個名字。
“氣象學大師啊,回國以后,我家門口的氣象臺就是他建的,給農業了很多重要的氣象學依據,中國人能吃飽飯,他也功不可沒。”
學生們還告訴劉嘉,這位中國人,在哈佛大學跟麻省理工的互相惡作劇中,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說他帶人把麻省理工的游泳池變成了小麥地,還插了塊牌子,鄭重其事地標注了各項實驗數據,就好像它本來就是一塊實驗田。
哈佛離麻省理工不遠,兩家的性質像北大和清華,互相的關系也像北大和清華。
劉嘉拉著顧宗華一起去麻省理工看看,顧宗華的許多美國合作伙伴就是麻省理工畢業的,與里面的一些教授也有著良好的關系。
他以為劉嘉是想去看看那里的學習氛圍,學術氣息,以及尋找一些有商業價值的項目。
不,劉嘉只是單純的想去看看以惡作劇而聞名的麻省理工大學。
兩校距離兩公里,走在路上,劉嘉就感受到了漸變的不同。
哈佛學生衣冠楚楚,頭發梳得一絲不亂,皮鞋擦得锃亮,個個昂首挺胸,都是商界精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