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得說,名校就是名校,劉嘉連一個暗示都沒有給過,他們就自己知道要做人設,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
在這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廣播與報紙攜手,把十六位選手的名字、相貌還有家世背景深深地印在普通受眾的記憶里。
四期節目播完,劉嘉再次委托尼爾森進行收聽情況調查,終于可以通過數據對十六位選手的人氣進行量化了。
很好,海報、手幅、kt板全部準備起來。
劉嘉對反光板怎么看都不順眼,板上的字完全依賴于反射燈光,角度不好就暗了,顯不出氣勢。
她一心想做出她所知道的那種,字會發光的燈牌。
ed燈,至今沒有哪個公司宣布已經做出來。
現在只能因陋就簡,用小燈泡和電池湊合湊合。
劉嘉得知耶魯的那位女辯手是拉拉隊的隊長,還當選過什么校園皇后,屬于全校少男的夢中情人。
她決定從這位少女下手。
劉嘉在學生會里找了一些同學,在學校進門的地方就擺著用小燈泡拼成的女辯手姓名燈牌,還有大海報,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
果然,有人被大燈牌吸引過來,問這是在干什么。
然后他們得知其他學校都在為自己的辯手鼓勁,特別是普林斯頓,聽說他們做了好多這種宣傳資料,咱們學校啥動靜都沒有,怎么能讓我們的校園皇后受這委屈我們輸誰,也不能輸普林斯頓啊
大家都認同這個道理,并表示絕不能輸給普林斯頓。
既然已經有了現成的東西,其他人也懶得再費勁,付錢委托學生會替他們把東西置辦齊全,到時候辯論賽當天,他們只管拿著應援品助威就行。
所謂內卷,就是一個挑頭了之后,其他人開始軍備競賽。
1921年的美國名校之卷,由劉嘉引發。
名校學生就是不一樣,除了劉嘉想到的那些全民應援物之外,他們還要做印著人像的毛巾、杯子、本子、筆
到半決賽的倒數第二天,劉嘉就已經把四校預訂的制服發到位了。
同時,她還建議學生們不要直接穿著走進去。
這樣沒什么儀式感。
重點是,兩家對抗的辯論賽,一開始就穿著,豈不是顯得火藥味兒十足
就像魔獸大電影上映時,網上流傳的笑話在電影院門口,部落和聯盟對峙,然后走來一個大喊著啦啦啦德瑪西亞的人,部落和聯盟先把他打死。
等人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統一披上夾克,再坐下,豈不是很有氣勢
各大學校負責組織這件事的是學生會,年輕人們想了想那個場景,沒錯,非常霸氣,于是采納了劉嘉的建議。
第一場半決賽是耶魯大學對戰普林斯頓大學隊,千年老冤家,又聚頭了。
小販們聞風而動,場外的空地上擺滿了可樂、爆米花、薯片攤。
場內觀眾席上,每個座位靠背都系著一個本校色系的氣球,形成面對面的兩大陣營。
意外發生了。
之前最熱心宣傳本次辯論賽的只有紐約本地的五家報紙。
負責現場準備工作的人非常實誠的只準備了五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