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也不著急,那里再怎么說,也比饑荒嚴重的華北五地要強,顧宗華不會被人吃掉。
劉嘉給自己倒了一杯茶,重新看報紙上的新聞,想要找出更多的賺錢渠道。
1929全球金融危機。
一直到二戰開打,各國工業齒輪被戰爭驅動,剩余勞動力都上了戰場,才緩解下來。
即使到了1929年,也是窮得窮,富得富。
在她的印象中,中小公司幾乎死絕,但是壟斷行業的巨頭們過得特別開心。
9年時間,劉嘉必須把公司變成壟斷巨頭,才能活下來并實現她的理想。
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當初上大學的時候,這四個壟斷組織的區別,為劉嘉的經濟學原理考試掙了15分。
那個時候,她只是把書本上硬背下來的解釋復制到試卷上。
沒想到,有朝一日,她竟然要考慮ea公司是要成為托拉斯,還是康采恩。
琢磨的內容還有收集的資料都夠寫畢業論文了。
只不過,現有的資料寫論文夠,干實事不夠。
劉嘉對一戰之后的歐洲政局了解不多,在初中歷史課本上,一戰與二戰之間的歐洲最有存在感的事件就是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還有1939年的閃擊波蘭。
中間二十年就仿佛不存在一樣。
她能記住這么多事,全靠一顆熱愛八卦的心,還有另外幾個軍迷朋友在群里的叨叨。
歷史課本上只寫了中國對凡爾賽條約的激烈抗議,沒有說參與簽約的國家就沒一個滿意的。
中國代表沒簽。
日本覺得自己被種族歧視了。
美國代表簽完字,回國就被國會否了,不承認簽字效力。
英國嫌法國拿得太多。
法國嫌自己拿得太少。
德國嫌自己賠得太多。
以及歐洲還排擠了半路換旗幟的俄國,讓他們也很不開心,轉頭跟德國執手相看淚眼,順手簽了個互不侵犯合約。
現在的法國可太不滿了,西北工業區在一戰中被毀,導致國內經濟一蹶不振,他們叫德國趕緊把凡爾賽條約上說好的賠款給賠了,德國躺地上表示老子窮成這樣,賠不起
英國笑嘻嘻看隔壁打架,完全沒有插手的意思。
劉嘉收集了很多資料,再根據現在的情況,發現唯一悶聲發大財的,還真就只有瑞士。
二戰的時候,瑞士說自己是永久中立國,也真的沒有受到攻擊。
只有營銷號才認真的相信這一切都是因為瑞士全民皆兵,山地易守難攻的原因。
再怎么全民皆兵易守難攻,也架不住飛機投彈,對著伯爾尼、日內瓦、蘇黎世狂轟,國土面積那么小的國家,該完還是完。
它強就強在手里握著金融資本,就連華爾街都師從瑞士銀行家們。
劉嘉放下報紙,認真想在短時間之內,歐洲幾個大國一時半會兒還爬不起來,想從金融上撈快錢,就得跟華爾街那邊聊聊。
看看時間差不多到了威廉約定的時間,劉嘉前往汽車工廠,再一次見到了威廉和他帶來的那個同事德魯。
兩人此時正在噴漆車間里,聽工人們的抱怨,他們說用報紙擋住不想被噴到的地方,油漆經常會透過報紙滲過去,用木板皮革之類的擋住,又很重,要是噴車身側面,得兩個人拎著遮擋物,一個人噴漆,很耽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