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這不重要,反正應該還沒出生。
樹屋一經推出,受到很小朋友的追捧。
放在店里的樹屋常年長滿了小孩子,本來他們的媽很高興孩子不會亂跑,她們可以自己出去購物。
結果等她們購物完成,叫孩子回家的時候,根本叫不動。
小孩子們就縮在樹屋里,任親媽在下面好言好語,自巋然不動,說不下來就不下來
直到親媽氣急敗壞要發火,他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從樹屋上下來,然后與“共守城池”的小伙伴們說再見。
且第二天還想來。
自從第一個被父母寵愛的孩子,真把樹屋扛回家,世界就變了。
那是樹屋嗎不
是向“敵軍”進攻的堡壘
是指揮司令部,他們手里拿著望遠鏡,端著滋水槍,神情嚴肅地等待著來犯之敵。
第二個買樹屋的人也出現了,他買了兩個屋,第一個樹屋是哨兵站,第二個樹屋才是司令部一下子就比第一家孩子的樹屋高貴了起來。
第三個緊接就出現,這是大戶人家,買了三個屋哨兵站、參謀部、司令部。
不需要劉嘉做任何指引,“戰爭”的規則就出來了,誰家樹屋里的溫度計被別人偷走,就被視為被占領。
玩的只是孩子嗎不
還有成年人,所謂,男人至死是少年,好多男人明明是自己想買樹屋,又不好意思,便打著給孩子買的旗號,把樹屋買回去。
有一個帶著兩歲多的兒子進店的男人,號稱要給孩子最好的,所以,把樹屋里的各種零配件全部都配齊全了。
要不是孩兒他爹自己想玩,哪個正常的兩歲孩子會想要買一個馬克沁機槍式的滋水槍啊
劉嘉的本意,只是孩子們玩玩打仗的游戲。
沒想到,有了可恥的成年人的加入,游戲的檔次一下子升級了。
小孩子們就會傻乎乎的跑來跑去,對別人身上滋水,大人們教會他們應該跟誰聯盟,聯盟之后是真心交好,還是轉身背刺。
不知什么時候,竟然還有不成文的固定開戰時間。
一戰時使用的沖鋒哨,再一次在法國的社區里回蕩,贏家那一伙孩子還會興沖沖地舉著法國國旗,高唱馬賽曲,昂首挺胸在社區里走一圈。
錦兒調查到這一現象,并匯報給了劉嘉,問劉嘉要不要考慮把樹屋的裝修風格變得溫馨一點,免得被社會輿論說ea這是在鼓吹戰爭,在戰爭老兵的心上扎刀。
“什么鼓吹戰爭,這叫不忘過去,”劉嘉搖搖頭“你想想馬賽曲的歌詞是怎么唱的全車都是上陣的戰士,前仆后繼有少年兵,法蘭西不斷出新人,隨時準備殺敵效命我這不就是在給他們培養少年兵嗎”
她說完,腦海里不由自主地冒出許多辱法段子,她再自我安慰“玩樹屋的人里,肯定都是戴高樂手下的兵,而不是維希政府的。”
樹屋剛剛熱賣三天,就有小朋友哭著來找劉嘉,他堅定的認為劉嘉賣給他的樹屋沒有隔壁鄰居丹尼爾的好,不然他怎么老是輸
一定是設備不夠好
可是他已經買齊了樹屋所有的零配件,而且買的都是最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