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咱們小年要不要做點糖瓜”一位家政部的員工向劉嘉提出建議。
“小年哪天”
這位員工驚訝地睜大眼睛,世間竟有人不知道哪天是小年
她回答“臘月二十三啊,就是明天。”
一旁有另一位員工聽見了,疑惑道“不是臘月二十四嗎送灶王爺上天呀。”
“你們灶王爺上天這么晚我們家是二十三。”
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幾位加入討論。
操著金陵口音的女員工疑惑“小年不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嗎”
“我家是臘月二十四和正月二十九。”
一個說著西南官話的男員工抓了抓臉“可是我家一直過的是正月十六。”
最后大家一起看著劉嘉,期待老板的裁斷。
劉嘉對小年毫無概念,只聽說過這個名詞,從來沒有參與過,反正國家不放假,公司不給過節費,也沒有什么特殊的食物要吃,該上班還是得上班。
凡是不放假的節日,就視同與我無關。
至于灶王爺,記得以前說如果燒的柴不干凈,就是對灶王爺不敬。
后來燒的都是煤氣天然氣,還有電磁爐,不知道灶王爺挑不挑。
灶王爺可能也只能對火力發電指指點點,對水力和核能發電他還能挑個啥出來,都不是同一個業務范圍。
劉嘉默默地看著員工們為爭論誰家才是正統小年而嘰嘰喳喳個不停。
“我們要充分尊重各個地區的風俗,但是也不能全都過,所以,咱們采取民主集中制,投票決定。”
大家興沖沖地搓著手,準備為心中神圣的小年投下莊嚴的一票。
還沒開始,劉嘉先說“如果定了小年的話,咱們就在那天做糖、包餃子,再發點過節費,回去給家里的親戚朋友也捎帶上點節禮。”
“哦,那就定臘月二十三吧我沒有意見。”先前那個為了臘月二十四高聲疾呼的人大聲說。
其余說臘月二十九,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的人也紛紛點頭贊同“我還從來沒有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想感受一下。”
劉嘉笑笑“那就這么定了。”
感受什么感受,不就是想早點吃到餃子拿到過節費么,要是他們腦子再靈活一點,只怕就要說祖宗成法為何不可變咱們巴黎地區宣布,今天就是小年
過小年祭灶這種事,以前只在華人圈子里流傳,外國人他們不理解,只是好奇的看看,華人們也不在乎洋人懂什么,咱們的節,關他們什么事。
劉嘉則不這么認為,什么叫文化侵略,就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讓人覺得這個文化的東西很好很美很強大。
圣誕節和圣瓦倫丁節關中國人什么事,到后世還有幾個人記得十月十五還有一個下元節但是有幾個人不知道圣誕節和二月十四日的情人節
固步自封的上國思想早在乾隆朝之后就應該被摒棄了,偏偏一直到后世還有人覺得蠻夷不懂就不懂,我們何必跟他們費勁。
結果被迪斯尼和漫威賺得盆滿缽滿。
輿論陣地與權力一樣,不喜歡真空,一旦有人退讓,就一定會有人擠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