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輕的不行,太重的也不行
太小的也不行,她希望能用一塊布做出整體效果,而不是拼拼接接,那樣就沒有意義了。
光是找布料,劉嘉就發動了她所有的面料商,最后在意大利人那里找到了一塊紅色絲綢。
那塊絲綢尺寸大到驚人,是普通尺寸布料門幅好幾倍,足足有三米那么寬。
正常的紡織機是做不出來的。
“怎么會有這么寬一塊布。”劉嘉十分驚訝,這個時候的布料門幅也就90厘米左右,到八十年代出現一米五的面料,那種都會被稱為“雙門幅”。
供貨商告訴她,這塊絲綢不是為了做衣服織的,而是想做成旗子,掛在市政廳三層樓高的頂上,再垂下來。
不幸的是,訂旗子的人是西西里人,他家有祖傳的業務。
盡管他覺得那旗子代表的信仰很符合他的品味,但是扛旗的墨索里尼并不這么覺得,這段時間,西西里與墨索里尼的關系處于崩潰的邊緣。
聽說這位顧客,已經跑回西西里島,準備帶著家族跟墨索里尼對著干了。
所以,這旗子的面料就這么閑置了。
劉嘉不在乎面料商是不是一塊料子賣兩次,能織出來,充分說明現在的織機已經有了織巨幅布料的能力,很好,以后有充分的發揮空間了。
布料到手,下一步是研究應該做什么款式。
最簡單的一塊布款式就能看出斜剪的效果,但是普通人一眼未必能理解這種手法高級在哪里。
要想讓消費群體看明白,快快掏錢,就得炫技,讓人一看就“哇哦,牛逼”,而不是要仔細琢磨,還得有人在旁邊幫做分析才能明白。
禮服裙上的每一個褶看起來隨意,實際上非常講究,打多了顯得混亂,打錯了位置顯得臃腫,而且參加舞會,就是要動來動去,那些精心設計好的弧度不能因為舞蹈動作而亂了形狀。
無論是靜還是動,每一個褶,每一個弧度,都必須落在劉嘉要求它必須落在的地方。
普通木制人臺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劉嘉的要求,她需要能動的人臺,但是現在的人臺,也只有四肢能動,腰部是不能動的。
于是身材與劉嘉相仿的幾個店員輪番上陣,站在那里給劉嘉當模特,布料在她們身上纏繞包裹好后,她們再行、坐、跳、跑,舉手、彎腰劉嘉再根據活動對面料產生的影響進行修改。
一遍又一遍,僅僅是胸口和后腰,就來來回回修改了二十多次。
劉嘉在設計的時候,也會向公司里的設計師們尋求意見幫助,但是斜裁對于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全新的方向,他們也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稍微一些款式上的意見。
他們看著款式不斷被提出又被推翻,看見只為了一個位置的設計,就要重復修改。
他們徹底服了,以前覺得劉嘉對他們太過苛刻,現在才發現,原來劉嘉對他們已經很寬容,她對自己那是真的狠。
如果要是讓他們這么改,他們可能已經崩潰到要辭職了。
劉嘉在看了許多款式的晚禮服后,發現它們有一個特性想要展示女性魅力,又想要輕松隨意,結果只能在裙擺上做得寬寬大大,大多數晚禮服都不重視腰部線條,導致上半身毫無曲線。
盡管這個時代開始出現了追求平坦消瘦的男孩化風潮,但是刻在基因里對第二性征的追求是不會輕易被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