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飯鋪預備的食材都有定數,忽然加了大單,就是人手有,那食材一時半刻也變不出來,兩家客戶又是掌柜都惹不起的人,怎么辦
找團頭啊,肯定能給你把所需食材給弄來,人家路子熟,鄉下轉一圈,菜蔬雞鴨豬羊就都有了。
李秋水耳濡目染,整天看著聽著秋林生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和人家掰扯。
團頭不是人人都能當,上下關系你得維護好,而秋林生這種團頭服務的對象是底層人民,他們也搭不上大人物的邊,頂多就和衙門里的衙役搞好關系,認識師爺就算人脈很高級了。
靠著這個,秋林生把李秋水一點點養大了。
等到李秋水五歲,人們還是妮兒妮兒的叫,就有人道,“秋團頭,給妮兒取個名字啊。”
秋林生不識字,就帶著李秋水去找算命的姚瞎子,姚瞎子樂呵呵給李秋水取名叫秋水,還搖頭晃腦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林生知道養女的名字出自古詩,就高興了,李秋水,現在就叫秋水,她翻了個白眼。
想當初,她這個名字的來歷也是如此,可惜,那時候金庸的天龍八部火熱,還有衍生劇天山童姥也有不少人看過,于是狐朋狗友張口就笑道,“你的師妹是不是天山童姥”
秋水無語凝噎。
好在現在沒人會問她這個問題了。
養父秋林生其實年紀也不算大,收養秋水那一年他也不過三十五六,現在四十了,古代民眾吃得苦多,老的就快,秋水知道秋林生要是沒收養她,或許還能找個女人過日子,因為有了她,愿意嫁給秋林生的人就不多了。
原本秋林生這個營生也不過糊口,很多時候替人牽線,他只拿個雞蛋,舀小半斗糙米,團頭也得吃飯不會免費幫人,但窮苦老百姓多,他也不好意思多拿,也就意思意思拿一些罷了,自己也得給行首交錢糧呢。
跟了秋林生這些年,秋水也熟悉了養父的工作內容,她不指望秋林生送她去讀書,秋林生認識的人中能認識字的也就姚瞎子算一個,還有鄭師爺算一個罷了,其他基本都是睜眼瞎。
范家莊倒是請了個老秀才坐館,一個男孩一月五百錢束脩,包吃一頓午飯,那也不過是讓孩子們認識幾個字,將來能當伙計,接著職業發展的最高峰就是掌柜,范家莊本就是當伙計出名的莊子。
認識字和不認字的差別可大了,商家店鋪有選擇的情況下肯定要認字的伙計,大字不識就只能當幫工做苦力。
秋水肯定不是文盲,可她不能暴露自己認識字,繁體字不算難認,但她也不好意思讓秋林生給她花五百錢去附學。
說實話秋林生待她很不錯,他自己哪怕吃糠咽菜,有一點細米白面也全都喂到她肚子里了,秋水不是真的屁事都不懂的孩子,哪能不感激秋林生,沒有秋林生,她早就浪費了一個重生名額。
但是吧,男人活得本就糙了些,秋林生絕對不會怠慢秋水,卻也沒怎么精細養她,條件也不能夠啊。
秋林生在端陽縣住個小院子,三間房,以前秋水小,就和秋林生住一個房,現在秋水強烈要自己一個房,于是就和秋林生分開住。
秋水的屋子也不大,一張床一個柜子一擺,加上小小一個梳妝臺,屋子也就只剩下轉個彎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