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一畝上好的地一年也不過一兩銀子左右的收入,六七十畝地一年也就六十七兩,一般人家很能過了。
秋水和秋林生做團頭一年也有一百多兩的入賬,特別是秋水,遇著富戶人家打賞,一下子就能拿一筆大的,這樣一來父女倆一年也有近兩百兩的收入,日子過得確實很不錯。
臨豐這里的人都熟悉秋水和秋林生,秋水在外頭逛幾乎人人都和她打招呼,轉一圈她手里得拿到一大把東西,雞蛋兩個鴨蛋一個,各種蔬菜一把,魚也會有一條,大小螃蟹能有一簍。
螃蟹這玩意鄉下沒人稀罕,因為沒肉吃起來還忒煩,這是只有達官貴人喜歡的東西,送給秋水是知道秋水喜歡吃,所以抓魚的人看到秋水除了送一條魚以外就把螃蟹全給了秋水,這些螃蟹也不大,二三兩的樣子。
一個人也吃不了這么多螃蟹,現在也沒冰箱,螃蟹死了也不好吃,秋水就耐心的剝了蟹肉剔了黃,然后做蟹黃醬,反正她家現在也不用怕費油和鹽,做完的蟹醬放在瓷壇子里,做咸一些,十天八天總不會壞。
正好有幾家農戶要去普濟寺送菜,知道秋水在,就央她陪著去算賬。
秋水道,“大和尚還能少你們錢”
農戶道,“有道行的高僧自然不會,可收菜的是小和尚呀,上回大壯的老娘去送豆腐,回來就嘀咕說錢不對,也不好意思去掰扯,咱們也是擔心呀。”
其實和尚也不是個個清廉高潔,秋水了然道,“行,那就陪你們走一遭。”
農戶大喜,“多謝秋小團頭”
大家就是相信秋家父女,哪怕人家要抽成,也信他們。
普濟寺離的也不遠,小半天工夫就到了,只是秋水看著這山路階梯就覺得頭皮發麻,哪怕她現在身子骨結實,爬山也實在太累人了。
幾個農戶還得挑著菜爬山呢,秋水也不好意思抱怨,埋頭往上爬,直接來到寺廟后門廚房那里,分門別類稱斤過兩。
秋水在一邊跟著算賬,最后算下來沒差錯,只是價格確實比賣到京城少了些。
秋水對農戶們講,“這也不怨人家師父,菜放不起,我和我爹也不能天天來回跑,送來廟里單價雖然少些,卻不至于讓菜壞在地里,才剛我和管廚房的師父說了,你們要是不怕累,以后兩天送一次菜,他們都要的。上回大壯老娘的豆腐我也問了,沒少算,廟里買豆腐一貫就是那個價,你們放心吧,師父們不會少算你們錢的,畢竟是佛祖座下。”
人家就是要貪,幾十文的菜錢還真不劃算。
農戶們紛紛點頭,千恩萬謝的走了。
就是一邊的管事和尚也覺得秋水人不錯,佛門清凈地,就怕有人不懂事還鬧事。
秋水也跟著告辭,她對和尚廟不感興趣。
農戶們回去還有活,走的快,秋水就悠哉多了,于是在半山腰遇著一隊正在休息的人。
一看這架勢秋水就知道這是富戶人家的奶奶太太,丫頭婆子媳婦一大群,衣裳料子都很好,還有一頂軟轎在一邊停著,甚至還有幾個管家護衛樣的人在一邊守著,肯定是哪家富貴人過來上香。
這種人家比秋水平時接觸的富戶之家等級還要高,秋水當然也不會貿然過去,于是擦邊準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