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秋水下定決心答應藍鳴鳳的原因是李關山和夏素白為了她爭吵了起來。
李關山之前對秋試頗為懷疑,認下之后也沒再說什么,不過他也知道女兒大了要說人家,靠著妻子娘家確實能給女兒更多人選,但是那些人家規矩多,自己這個在鄉野間長大的女兒不一定能適應。
李關山每次問夏素白,秋水的規矩禮儀學的怎么樣,夏素白總是回答很好,但李關山遠遠見過秋水在家中花園里是什么模樣。
旁邊有下人的時候她是端端正正,只要沒了人,她立馬就垮了,還會撿小石子打水漂,家中小校場的管事還告訴過他,說小姐來過,把每樣武器都摸了一遍,還偷偷試過刀,最后順走了一把小匕首,李關山沒和夏素白說過。
他有四個兒子,兩個兒子走的是科舉的路,還有兩個兒子將來能靠著老子分給他們的財產度日就不錯了。
李關山只在這個認回來的女兒身上發現了和他一樣喜愛武器的特質。
老娘也說了,“鐵定是你的種,看那長手長腳的,那眉眼,和你小時候一模一樣你媳婦雖然對我一般,但絕對不會認錯孩子,當初月娥多乖巧她都不要,現在怎么也不會自己個兒認錯了”
李關山雖然有心親近秋水,奈何這個女兒已經長大,女大避父,作為父親,李關山沒辦法體現出實際的父愛來。
現在在女兒的終身大事上,李關山有他自己的想法。
兩個兒子娶妻,定下名門貴女是李家有本事榮耀,把女兒嫁去文官家,雖然也容易,但李關山覺得女兒不一定能適應,將來夫妻生活不和睦怎么辦
倒不如把女兒嫁給武官家,有他在,肯定能把親家壓的死死的,而且武官家規矩少,這個孩子更能適應。
按照秋水的實際情況,李關山的想法其實更靠譜一些,但是夏素白是不會這樣想的,她自己是稼給了李關山,但是她的孩子她根本不想再和武官家有任何瓜葛。
她對李婆子深惡痛絕,就怕秋水也遇上這么個婆婆,在孝道大如天的環境下,婆婆天然就能壓制兒媳婦,夏素白是因為娘家撐得住也愿意替她撐,她才能把李婆子壓下,否則她的日子鐵定也是一地雞毛。
李關山給夏素白提了自己的想法,遭到了妻子激烈的反對,“我的女兒又不是配不上更不好的,干什么要找那種人家”
李關山還想解釋,夏素白冷冷道,“你是不是覺得我的女兒鄉間長大就只能配那些粗人”
李關山想讓妻子明白秋水更適合哪種人家,他也是為了女兒好。
夏素白噴薄的怒火就被點燃了,她尖銳道,“你知道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我挑的人家寶珠嫁過去或許一開始不太適應,可她能慢慢融入,夫家守規矩懂道理就不會壓著兒媳婦耀武揚威,不會讓她懷著孕給婆婆洗腳,不會一不如意在地上打滾撒潑讓兒子媳婦難堪抬不起頭”
李關山半張著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夫妻倆不歡而散。
秋水也聽聞了,她暗自嘆息,知道自己的婚事絕不能被李家夫妻左右,否則她的未來將會一片混亂。
思來想去,好像只有藍鳴鳳最合適,秋水不用在他面前裝淑女,藍鳴鳳也不會阻止她孝順秋林生,換個別家,她將來想要見秋林生的面都不一定容易。
于是下一次出門,秋水就讓秋林生傳話,她答應了,讓藍家上門提親。
就在李關山和夏素白為秋水的婚事冷戰的時候,大朝會上藍侯爺向他笑嘻嘻的表示親近。
李關山莫名其妙又有些受寵若驚,李家是新貴,藍家可是老牌勛貴,家中還出過皇后,武安帝登基時,不少京城勛貴把自家女兒送入后宮,只藍家紋絲不動,據說有個外孫女進了宮,但是藍家后來放出風聲,說賈家和藍家并無相干。
眾多老牌勛貴中,武安帝對藍家的感官算最好的。
所以藍侯爺同李關山表示親近,李關山自然覺得面上有光彩。
藍侯爺同李關山互動了幾天,還拉著他喝過酒,然后就笑嘻嘻的提出想和李家結親。
李關山壓根沒往秋水身上想,只以為藍家要拉攏他這個新貴,想要下嫁女孩子,可家中大兒子已經成親,二兒子已經下定,剩下兩個雖然也是李關山的兒子,他還沒狂妄的覺得藍家能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