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修建好了戰壕。
不過還好,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但安君山并未直接下令攻擊。
敵軍以逸待勞,而遠征軍卻是千里奔襲。
千里奔襲又不是千里突襲,這種情況下強行開戰,乃是兵家大忌。
而珞柯山雖無天險,但山的坡度本就是優勢之一,大食似乎也不想放棄這得來的優勢,派兵下山與大離開戰。
當然,些許的騷擾還是有的。
但那么幾支騷擾的雖無,對遠征軍并沒有危險,大軍成功在珞柯山下駐扎了起來。
然后便是三天時間的互相試探。
這一場珞柯山的爭奪中,不止是大離這邊出動了近乎一半的兵力,大食也動用了將近三萬的人馬。
依靠珞柯山的優勢,這三萬兵力的戰斗力,可能比遠征軍這邊還要強悍。
更不用說,此次針對珞柯山出動的四萬大軍中,有一萬歐陽軒率領的軍隊并不會參與正面的進攻。
歐陽軒會帶領人馬在側面給與珞柯山上的敵人壓力,以及防備珞柯山的后手。
因此,在確定珞柯山沒有后手或者后手盡出之前,除非安君山兵敗,他基本不會選擇出手。
最終,還是三萬兵馬對三萬兵馬,只不過一個居高臨下,一個則是需要冒著炮火仰攻。
可即便如此,該進攻還得進攻。
珞柯山的重要性他亦是清楚,若不趁著大食還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事攻下來,那以后再想攻下來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安君山可以預料到,以珞柯山為中心,這里之后絕對會成為一個絞肉磨盤。
“腥風血雨啊”
恍惚間,他似乎聞到了濃濃的血腥味。
雖然,進攻還未開始。
但心中,卻隱隱地興奮了起來。
安君山,曾被霸占草原的匈奴稱之為“安瘋子”,既然是瘋子,那么他自然不是什么和平良善之輩。
然而這些年來,局勢卻使得他這位都指揮使只能坐鎮北疆,除了討伐匈奴那次,數年來的戰爭他都只有在后方聽戰報的機會。
有前面的功勞做底,再加上現在這個位置,倒也不缺那么些功勞了,更不用說他雖然是坐鎮后方,但遠征軍立下的功勞本就有他的一份。
他只是不愿再坐鎮后方了而已。
從討伐匈奴之后,他便一直憋到了現在。
若非這是太子殿下的安排,他早就憋不住了。
登陸南洋那次針對大食的反伏擊,他便是沖的最猛一位。
而安君山卻不知道,除了局勢的原因之外,他坐鎮北疆多年也是帝辛故意為之。
為的便是此刻。
藏刀于鞘,藏的越久,出鞘的時候就越鋒利。
而安君山也沒有愧對于帝辛這些年的苦心克制,當這一位猛將的枷鎖被拿去之后,積攢了多年的兇氣一朝爆發,便稱之為所向睥睨。
短短三日,駐守珞柯山的大食軍隊,見識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兇猛。
三日之后,珞柯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