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的時候,安君山就固守工事不出,但只要突厥有分兵的跡象,他就做出一副直接進攻的姿態。
而一旦他們放棄了分兵的想法,安君山便再次固守工事不出。
反正就一個意思,你不走,我就不主動打你,但你要走就別怪我將剩下的騎兵吃掉了。
分出去一部分兵力之后,剩下的騎兵只有牽制大離軍隊的能力,但在正面對抗之下卻陷入了劣勢。
他們的身后就是各自的部落。
部落較為強盛,那么部落中的人口也就會比較多,遷徙起來的速度相對來說就會減慢。
雖說唇亡齒寒,但要是安君山趁著他們去救援其他部落的時候,率軍先將他們的部落滅掉,那對于他們來說是絕對不能堅守的。
于是,這半個月的時候,突厥的聯軍就和依靠著工事防御的大離軍隊在草原上展開了對峙,但卻沒退也沒進一步。
這一萬八的聯軍成功被拖延在了這里。
而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在半個月后也使得突厥聯軍引來了屬于他們的結局。
對峙半個月后。
在突厥眾將領的眼中,一向固守不出的安君山卻在此刻打開了工事的大門,五百人聯袂而出。
看到這熟悉的一幕,所有將領的眼角都是一跳。
上次那一百人都是武道后天中期的存在,但是這五百人中卻多出了不少武道后天后期甚至武道后天巔峰的存在。
而在這五百人的最前方,一位身披重甲的將士站在最前面。
見過安君山的人一眼就認出來了。
那可是一位先天大宗師。
想到半個月前那一百名武修的姿態,他們下意識就打了一個抖。
這五百人就算和之前的那一百人一樣不知疲倦不會受傷,那么也不可能大敗一萬八的突厥騎兵,但是造成的傷害絕對不少。
特別是先天級別的安君山,一旦讓他闖進來,那對于突厥士兵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而這一次,他們是騎著馬的。
但是讓他們驚懼的還不知是這樣。
這半個月的對峙,即使曾經和安君山沒打過交道的突厥將領,也已經看出來了,這位都指揮使從不會打無準備之戰,也不會魯莽沖動。
他不可能在對峙了半個月之后,就不可能為了重創聯軍,突然率領五百人發起同歸于盡的攻擊。
也就是說
有敏銳的突厥將領下意識地將視線轉移到了其他的方向。
而很快,他們的預感也得到了驗證。
在安君山率領的五百武修剛剛踏出工事沒多久的時候,從五個方向分別沖出了五支氣勢如虹的騎兵。
眾將領一眼就認出來了,那是大離攻擊其他部落的五支騎兵。
這些騎兵的出現,讓他們心中震驚萬分。
太快了。
雖然知道那些小部落抵擋不住大離的五支騎兵,但根據他們曾經了解的大離騎兵戰力,那么部落最起碼也能拖延一個月的時間才對。
然而現在卻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