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皇帝已經臥榻五年,但眾人可沒有忘記其年輕時一身烈袍的英姿颯爽和雄姿勃發。
這位老皇帝本也是一個嗜戰之人。
若非當時剛剛平定大離內亂,百廢待興,恐怕當時遠征周邊蠻夷的就是這位登基后越發修身養性的老皇帝了。
而除此之外,五王爺裕王殿下會被封為北疆的鎮關大將軍,也同樣是屬于老皇帝的手筆。
當時看起來不起眼的一封圣旨,若不是老皇帝在看到胡城之戰的奏折后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誰能想到背后居然還有別的用意。
于是,裕王一切不合理的行為都有了即為合理的解釋。
皇帝便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只要他允許,那么在這個國家之內發生什么事情都是屬于正常的。
朝廷百官敢對裕王下絆子使手段,但是卻沒有人敢去挑戰老皇帝的權威。
在明白了自己很有可能撞上鐵板之后,不少人都熄滅了出手算計裕王的一些心思。
李府。
李正甫坐在書房之內,在揮手將管家下去之后,嘆息了一聲說道“皇帝這是擺明了心思要保裕王啊”
所謂人老成精。
在官場廝混了這么多年,李正甫又怎么能看不清楚這件事里面的彎彎道道。
若是沒有皇帝的允許,莫非真的有人以為能夠有什么消息從宮中流傳出來
宮中宮女太監有王爺或者官員暗中收買的人,這一點收買的人知道,被收買的人知道,而被監視的那個人,也同樣知道。
或許能確定被收買的宮女太監是誰,或許也不能完全肯定,但一般情況,皇帝并不會出手對付他們,這是屬于皇帝和朝廷文物百官的默契。
但留著歸留著,不代表皇帝就沒有防范。
因此,這些被收買的宮女太監能傳出來的,大多都是一些不重要的消息,比如皇帝今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等等。
但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機密,特別是如今各位皇子爭奪皇位的事情,皇帝究竟看好誰,支持誰,除非他自己愿意讓被人知道,否則的話誰也不可能將消息傳出來的。
這么嘗試的在未開皇宮之前就已經死了。
如今流出的老皇帝說的這句話,明面上支持裕王殿下遠征一事,但在有心人看來,又何嘗不是老皇帝對其爭奪皇位的支持呢。
而這次,是老皇帝針對幾個王爺第一次發表真正的態度。
老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允許這句話傳出了皇宮,傳到了眾官員的耳中。
那么就只有一個意思了。
老皇帝在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起碼在裕王遠征結束之前,所有人都不要動什么不該有的歪心思,否則的話會承擔怎么樣的后果,那就說不準了。
老皇帝那說不準的后果,誰敢去輕易嘗試
李正甫雖然嘆息,但卻并不感覺到意外。
昨日在內閣的時候他就有所猜測,裕王殿下身后的皇帝陛下,今日的傳言不過是讓他覺得猜測更加接近于真相罷了。
索性,他現在也的確沒有再對付裕王殿下的心思。
比起算計別人,臨近退休的李正甫,如今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將楊友旭調回京城,又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