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不出帝辛所料。
樸公在猶豫了很久之后,還是同意了帝辛的請求。
在大軍經過那些城池的時候,樸公會首先出來勸說那些守軍放下武器投降。
而同時帝辛也答應了他,只要那些守軍投降,他就不會再為難他們。
達成了共識之后,帝辛就離開了樸公所住的宮殿。
而樸公現在顯然也沒有了繼續探討武道的想法,于是曾弘深也跟著帝辛一并選擇了離開。
在返回大殿的路上,韓五再次被帝辛派了出去,曾弘深則終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開口問道“殿下,歐陽軒率領的大軍還未返回,為何要這么著急出發”
“趙全有傳來情報,蠻夷的使團在幾天前就已經入京了。”
帝辛將剛才西子匯報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告訴了曾弘深。
“昨日西子尋本王,便是為了說此事。”
兩人沿著青石板鋪就的道路走著,帝辛繼續說道“如今那些蠻夷的使團和朝廷已經開始了談判,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果就會出來。”
“若是談判成功,那么朝廷必然會發來文書,讓本王撤兵。”
“曾先生,本王雖然有獨立出兵權,但這是在不違背朝廷法令的前提下。因此若是朝廷撤兵的文書到了,即便本王不愿,也只能選擇撤兵。”
曾弘深恍然說道“殿下的意思是,朝廷那邊一定會同意蠻夷求和的請求”
不愧是曾經率領過起義軍的領袖,直接就看到了最核心的地方。
帝辛頷首說道“如今朝堂百官大部分都入了成王的陣營,而成王為了皇位,是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坐大的。”
“因此在察覺到遠征軍的戰力之后,成王必然會想辦法限制遠征軍的行動。”
“雖然談判成功后,功勞有一大半要屬于遠征軍,但是相比起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這個代價他還是可以承受的。”
沒錯,雖然大離周邊蠻夷的疆域都不大,但平均下來每一處蠻夷也相當于大離的一省之地。
若是帝辛能夠將大離周邊的所有蠻夷都討伐完畢,那么對于大離來說,疆域會直接擴大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是什么概念
大離開國的時候疆域都沒有這么大,后面的疆域都是一代代國君開拓而來的。
若是帝辛真的能夠為大離擴大五分之一的疆域,到時候他的功勞甚至可以媲美開國皇帝。
再加上他在北疆“賢王”的名聲,屆時就算有人不愿,下一任的皇帝也只能是五皇子裕王殿下。
成王必然是不可能看著這種情況發生的,哪怕他能夠看出以帝辛的三萬遠征軍根本無法一次性就討伐大離周邊所有的蠻夷也是一樣的。
所以,他必須要對遠征軍的征伐進行限制,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在所不惜。
當然,他也不可能就那么同意各部蠻夷的求和。
誠然,談判成功之后功勞大部分要歸于帝辛和他的遠征軍,但是在談判中能夠為大離爭取到什么好處,這些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屬于負責談判的百官的功勞。
而京城百官大部分是成王陣營的,換句話說這部分功勞就是屬于成王的。
還是那句話,有得亦有失。
成王固然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在百官中經營起屬于自己的勢力,但在京城也意味著他沒有多少獲取功勞的機會。